翠钿尽卸香云绿,红衫松扣纤纤玉。旖旎揭罗帷,移灯匿笑时。
闭门霜月去,不减春宵味。炉火酿馀烟,氤氲初睡还。
【注释】
菩萨蛮 · 春愁二首:词牌名。此为第一首,第二首为“玉楼春 · 和情”
翠钿尽卸香云绿:用翠钿装饰的首饰已全部卸下,换上了绿色的妆饰。
红衫松扣纤纤玉:穿着红色的衣衫,轻轻解开衣襟,露出纤细的玉手。
旖旎揭罗帷:揭开华丽的帷幕。旖旎,美好的样子。揭罗帐,掀开华美的帐子。
移灯匿笑时:在灯光下偷偷地笑。匿笑,指偷偷地笑。
闭门霜月去:关上房门,月光中透出寒气。
不减春宵味:这清冷的秋夜没有春宵的情趣。
炉火酿馀烟:炉火余烬飘散出一缕缕烟气。酿,同“袅”,细长貌。
氤氲(yīn yūn)初睡还:炊烟缭绕,使人想睡觉。氤氲,形容烟或雾气弥漫。
【赏析】
这是写一位独处闺房的女子思念远人而作的《菩萨蛮》。她对远人寄有深深的怀念之情。词中描绘了女子深夜独自思念远人的情景与内心活动。全词以女子的口吻,从女主人公的角度,描写了她思念远人的情态和心理活动,刻画细腻入微。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婉约柔美,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小令。
上片头三句,写女子梳洗打扮,换上新装后悄然出门,来到庭院。“翠钿”、“香云”是女子所戴的饰品;“红衫”是女子所穿的衣服;“松扣”即“松紧”,是缝纫方法。这三句写的是她换下翠钿、换上新装,悄悄走出门来,来到庭院的情景。
“绮罗帷”二句,进一步写女子来到庭院之后的行动。“绮罗帷”,即华丽的帷幔。“移灯”是推开灯火,让烛光移到屏风后面去。“匿笑”,指偷偷笑一笑。“移灯”句写女子在打开帷幕之后,将灯移至屏后,又忍不住偷偷地笑出声来。“绮罗帷”句写帷幕已经揭开,“移灯”句写烛光移至屏风背后。两句之间,脉络分明,一气呵成。“移灯”句既写帷幔已揭,又写烛光已移,“匿笑”句则写女子偷偷地笑了一笑,这样,就使整个行动显得十分自然而又合乎情理。
“闭门”二句,写女子在烛光掩映之下,悄悄地来到内室。“闭”,是关的意思。“闭门”,就是关上门户,使内外隔绝。“霜月”指秋夜的月光。“不减春宵味”,意谓这秋夜虽然不如春天夜晚那么美好,但仍然有它独特的情趣。“春宵”指春天晚上。“春宵”句是说,这秋夜虽然没有春天夜晚的美好情趣,但仍然值得珍惜。这一句是说,尽管这秋夜不如春天夜晚那样美丽,但仍然很可爱。这里把秋天夜晚与春天夜晚进行比较,突出了秋夜的特点。秋夜虽不如春夜,但却有它的独特之处。这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不像春夜那样充满生机,但它却有一种清冷的美。这种美是春夜所没有的。作者在这里写出了秋夜的特色,表现了女子对秋夜的喜爱。
下片写女子深夜里独处闺房时的种种感受。前两句“闭门霜月去”与“不减春宵味”是互文见义的。“闭门”,就是关上门,使内外断绝往来。“霜月”是指秋天的月亮。“不减”就是不如、比不上。两句的意思是说,当秋夜到来的时候,关门闭户,不再像春天那样可以出去赏月。“不减春宵味”,意思是说,虽然不像春天夜晚那样美好,但这秋夜也有它自己的特色,值得珍惜。这一句是说,虽然这秋夜不像春天夜晚那样美好,但仍然有它自己独特的魅力。
最后两句“炉火酿馀烟,氤氲初睡还”,写女子在秋夜里思念远人,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炉火”,就是炉灶上的火焰。“酿馀烟”,就是炉灶上的残余烟气。“氤氲”是形容烟气弥漫的样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炉灶上的余烟弥漫开来,使室内充满了烟气,使女子久久不能入睡。这两句写得很有画面感,形象逼真,生动感人。通过炉灶上的余烟,使读者仿佛看到室内充满了烟气,看到女子久久不能入眠的情景。
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很独特。开头两句写女子梳洗打扮后悄悄地出门来到庭院的情景。中间四句写女子在庭院里的行动,其中“移灯”、“移窗”、“移床”的动作都很符合女子的身份和身份,表现了女子的聪明伶俐和活泼可爱。“闭门”二句写女子在烛光掩映之下悄悄地进入内室的情景。“不减春宵味”是说这秋夜虽然不如春天夜晚那么美好,但仍然有它独特的情趣。结尾两句写女子在秋夜里思念远人的情景。“炉火酿馀烟”四字很形象地点明了室内环境。“氤氲初睡还”,意思是说室内充满了烟气,使女子久久不能入睡。这两句通过炉灶上的余烟,使读者仿佛看到室内充满了烟气,看到女子久久不能入眠的情景。这种写法使全词显得很有画面感,很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