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上妆楼,青山如昨。画眉彩笔春来阁。休弹红雨湿花梢,泪珠自向心头落。
可恨东风,年年轻薄。天涯不管人漂泊。漫将薄幸比杨花,杨花犹解穿罗幕。
【注释】
独上妆楼:独自一人登上妆楼。
画眉彩笔春来阁:春天来了,用彩笔在画眉毛。
休弹红雨湿花梢:不要再弹落花瓣上的红雨(泪)。
可恨东风:可恨的春风,无情地吹拂着人们。
年年轻薄:每年都如此。
薄幸:薄情的人,这里指不体贴人的丈夫。
漫将:胡乱地。
薄幸比杨花:将薄幸比作随风飘飞的杨花。
杨花犹解穿罗幕:杨花还能穿透罗帐。
【赏析】
这首词写闺怨。词人借女子对东风怨恨的口吻,抒发自己的苦闷与不平。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相融。“可恨东风”,起句突兀,直抒胸臆,为全词定下了哀伤悲愤的情感基调。以下两句是作者对东风的怨恨之情的进一步抒发。词人埋怨东风无情,年年吹动着她那漂泊不定的离愁别绪。接着又由怨东风而转入对丈夫的怨恨。丈夫不体贴她的痛苦、悲伤,反而对她冷若冰霜,置之度外。最后一句,词人以杨花喻夫婿,说明自己虽受尽了折磨和摧残,但仍然要忍受下去,因为丈夫薄情已极,无法挽回。全词语言通俗流畅,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踏莎行·独上妆楼》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借闺中少妇的口吻,抒写了词人独自登楼远眺时所见所感,并借此表现了自己因丈夫在外久不归家的思妇之愁。全词采用白描手法,不加任何修饰渲染,却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细腻传神,感情真挚动人。
上阕写登高望远。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的身份、心情。“独上”二字写出了词人孤独无伴、寂寞无聊的心理。“妆楼”,即妇女化妆用的楼台。古代女子梳妆打扮,多在闺阁内进行,故称“妆”。次句描绘了词人登高眺望的情景。“青山如昨”,是说眼前青山依旧,但人事全非;“画眉彩笔春来阁”,则说明词人本应是浓妆艳抹,赏春赋诗的。然而如今却是愁容满面,独自登高远眺。“休弹红雨湿花梢”,是说不要弹落花上的雨珠,免得滴落在心间。“泪珠自向心头落”,是说泪水已滴落到心口,更增加了几分凄苦。这三句写登高望远时所见景物及内心感受。
过片三句,承上启下。前两句写东风年复一年吹拂着词人那漂泊不定的离愁别绪;后一句写东风不仅无情地吹拂着,还将词人比作无情的杨花。“可恨”,是对东风的怨恨之情的直接抒发。这两句表面上似乎是对东风的抱怨,但实际上却是词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因为词人此时的心情正是如“东风”一般冷酷无情,既无情又无力。“天涯不管人漂泊”,意思是说:天涯海角都不顾你漂泊在外,任凭你四处流荡。这既是对丈夫无情的埋怨,又是对自己命运的慨叹。这两句看似对东风的怨恨,实际却是词人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概括反映。
是词人对丈夫薄幸的怨恨之情的进一步抒发。“谩将薄幸比杨花”,是说:你们这些薄情之人还敢把轻佻的风月之事拿来比喻么?“杨花犹解穿罗幕”,意思是说:即使是随风飘舞的杨花,也还能穿透罗帏,飞进闺房深处。这两句表面上是说词人怨恨丈夫薄幸无情,实际上是在以杨花喻丈夫无情,揭露了丈夫对词人薄情寡义的本质。全词语言通俗流畅,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