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云寒,边月苦。觱栗西风,吹乱黄沙舞。夜半雪深三尺许。毡帐驼峰,倒载琵琶女。
打围来,圈地去。银管炊烟,茶煮乌羊乳。蛮府将军穷塞主。匹马随他,看射南山虎。

【注释】

朔云寒,边月苦。觱栗西风,吹乱黄沙舞。夜半雪深三尺许。毡帐驼峰,倒载琵琶女。

打围来,圈地去。银管炊烟,茶煮乌羊乳。蛮府将军穷塞主。匹马随他,看射南山虎。

朔方之地,天气寒冷,月光皎洁,但令人感到的是苦寒;西风吹拂着黄沙,把黄沙吹得漫天飞舞。夜半时分,大雪纷飞,厚厚的积雪有一尺多厚。毡帐、骆驼、琵琶女。

打猎归来,围猎的场地已经空了。银管里升起袅袅炊烟,煮着乌羊乳。蛮王府里有个将军,他穷得连个主人翁也没有。我骑着马跟在他身后,看他怎样射杀南山上的虎。

【赏析】

此词为咏边塞之作,写征夫从塞上还归的情景。首二句写塞外苦寒之境。“觱栗”即觱篥,一种胡人乐器。“西风”句点明时间是冬末春初,正是西北风劲的时候。“夜半”三句写风雪交加,天降大雪,积雪达三尺之多,可见风势之大,雪花之密。“毡帐”、“驼峰”都是牧人生活用品,而作者用它们来形容征夫的生活。“琵琶女”指在野外搭起帐篷的征夫的妻子,她倒挂着琵琶,似乎在等待丈夫归来。“打围”、“圈地”是边关牧民的一种生计,他们放牧时往往要围起一片土地。“银管炊烟”是说炊烟袅袅上升,银管即铁制炊具,这两句写出了边塞牧人生活的艰苦。“茶煮乌羊乳”,说明牧人在野外没有水可喝,只得煮些野菜充饥。“蛮府”“将军”是说边关的少数民族统治者。“穷塞主”是指那些无依无靠的边关牧民。“随他”,意为听凭他们摆布。“看射南山虎”是说边关的牧人能耐得住严寒和饥饿,还能驯服野兽,甚至能够射杀猛虎。全词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了征夫戍边生活的艰难困苦,也反映出征夫们乐观豪侠的性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