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纵目,对川原绣错,如襟接袖。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阜。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沈久。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出山回望,夕阳犹恋高岫。
《念奴娇·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是元代词人张养浩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极目山川;下片写边地荒寒,抒发感慨;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苍凉悲壮,风格苍劲雄健。
【注释】
- 旸台:古地名。2. 川原绣错:指山川秀丽如锦绣图案。3. 天寿低迷:指帝王陵寝所在地。4. 一霎沧桑:一刹那之间经历了许多变化。5. 老松疑作龙吼:指老松似龙吟之声。6. 白狼:古代对蒙古族的泛称。7. 平楚(chǔ):平坦、辽阔的原野或地区。8. 欲酹(lèi)无多酒:指欲以酒祭天,却因酒少而未能如愿。9. 出山回望:下山后回头望见的景色。10. 夕阳犹恋高岫(xiù):夕阳依然依恋着高山。
【译文】
登上高处纵览四方,眼前展现的是川原秀美如绣。十三座皇陵树影摇曳,宛如天际伸展的衣袖。指点江山时看到十三座皇陵的树影,它们低垂着头仿佛是王气消沈的土丘。一阵风雨过后只见波涛滚滚如金粟闪烁,古老的松树犹如龙在吼叫。
只有那沙草微茫,白狼终古,在边关的城墙旁悠悠走动。边地的老人也知道世事变迁,他仍然说山神呵护着这里。平原广阔荒凉一片,乱云聚拢又散去,我欲用酒祭天,却因为酒不够多而不能如愿。下山后回头望见夕阳仍在高高山头留恋,久久不忍离去。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作者在登山途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被生动地表现出来。首句“登临纵目,对川原绣错”点明了登高望远,放眼四望的情景。“川原绣错”形容自然风光秀丽如绣花图案,“对”字写出了作者面对如此美景时的愉悦之情。第二句“指点十三陵树影”,则进一步描绘了陵墓周围的景物,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陵前的树影和陵园的宏伟景象。“天寿低迷如阜”一句,则通过比喻,表现了陵园周围地势的险要与壮观。接下来“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沈久”,三句描写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王气消沈久”表达了作者对王朝兴衰的感慨。接着两句“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则将自然景观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最后“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一句,则从侧面反映了边地的荒凉和历史的沧桑。
全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了作者对于人生、历史以及国家命运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