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兰泣露空萧瑟,一样珍丛。玉树临风。羡尔经霜特地红。
偶然几句闻钟偈,枨触衰翁。影事重重。燕北江南剧懊侬。

【注释】1、“珍丛”:珍贵而美丽的花丛。2、“玉树临风”:像玉树一样挺拔,形容人长得俊美。3、“经霜特地红”:经历了风雨霜雪,显得格外鲜艳,也比喻经历考验,更加坚强。4、“枨触衰翁”:触动了衰弱的情怀。5、“燕北江南剧懊侬”:在燕北和江南两地之间感到十分悲伤。

【赏析】《采桑子》是词牌名,又名《一叶兰》、《满路花》。此调为双调,九十七字,有前后段之分。此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写情叙事,全词意境优美,感情真挚,语言生动。

红兰泣露空萧瑟,一样珍丛。玉树临风。羡尔经霜特地红。

偶然几句闻钟偈,枨触衰翁。影事重重。燕北江南剧懊侬。

【译文】

红兰泣露空萧瑟,一样珍丛。玉树临风。羡尔经霜特地红。

偶然几句闻钟偈,枨触衰翁。影事重重。燕北江南剧懊侬。

【赏析】“红兰”二句,起势高远。红兰,即牡丹,其名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唐宋以来成为富贵之象的化身,此处以“红兰”喻指富贵之家。“空”三句,写红兰虽美却寂寞,无人欣赏。“玉树”,喻指高洁的才品,亦用以比喻人品如美玉般纯洁无瑕。“临风”四句,写红兰虽美丽,却因无人赞赏而独自凋零。“偶”二句,写作者偶然间听到一段钟偈,触发了心中对年老体弱的悲凉之感。钟偈,佛教梵语“伽陀”的汉译,指念诵佛经时所唱的歌辞。这两句的意思是:偶尔听到一些钟偈,触动了年老体衰的情怀。“影事”二句,写自己身居燕北江南之间,深感孤独悲凉。“燕北”,泛指北方;“南江”,泛指南方。这句的意思是:身居燕北和江南之间,倍感悲凉。“剧”三句,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悲凉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

采桑子(重阳)

欧阳修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又是重阳节。

【译文】
我手执酒壶在东边的篱笆边饮至黄昏之后,淡淡的花香沾衣而归。不要说它不会让人感到销魂,只是那绣有菊花图案的窗帘被风吹起了一角,她的身影也消瘦了如同盛开的菊花。
我们端着酒杯喝了几杯淡淡的清酒,怎能胜过那傍晚时分传来的风声急促?大雁飞过时也在感叹这令人伤心的时刻,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

【赏析】
这首《采桑子·重阳》是宋代文人欧阳修于重阳节作的一首咏菊词。全词通过描写主人公与恋人赏菊的情形,抒写了主人公思念恋人的痛苦心情。此词以重阳节赏菊为题,以菊花为线索展开描写,通过对菊花的描写寄寓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上阕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和地点:“东篱把酒黄昏后”。欧阳修喜爱菊花,常在菊花盛开之际,在东篱之下独饮几杯清酒。黄昏以后,天已昏黄。欧阳修来到菊花盛开的篱笆前,举起酒杯,畅饮几杯。这里“菊花”二字,既是实写眼前所见之景,又是虚写心境之怀。欧阳修此时举杯邀月,饮酒赏菊,陶醉其中。
“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菊的清香沁入肌肤,使主人公久久不能忘怀。欧阳修用“有”字,表明嗅觉感受并非主观臆想,而是客观存在的感觉。欧阳修不仅用嗅觉描绘出菊的芳香,还用视觉描绘出菊的颜色:“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几句是说:不要说菊花不会使人愁思满怀,就是那迎风飘舞的帘幕也似乎在为菊花传神写照呢。帘卷西风,暗示着秋天来临;人比黄花瘦,则更显出重阳节令的到来。
下阕开头两句写主人公与恋人赏菊的情形:他们共举一杯浊酒,同饮几杯薄酒。但主人公的心情却是难以言说的。“怎敌他、晚来风急?”一句是说:面对这秋风劲吹的情景,怎么能够忍受得了呢?这里的“他”,指代的是主人公所思念之人。重阳节这天,正是秋高气爽之时,也是人们登高赋诗之时。然而主人公却没有心思去领略这个美妙的季节。“雁过也,正伤心”一句是说:大雁掠过天空,也引起主人公伤心落泪的原因是因为这是重阳佳节。
最后两句是主人公的直接表白。“又是重阳佳节”,意味着主人公与恋人分别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正伤心”,是说此时此刻的心情非常难过。“又是”一词表明这种伤心不是偶尔一次,而是不止一次了。“又”字强调了这种伤心的程度是相当深的。
这首词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爱人深沉而又细腻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