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葩无数,问弱骨丰肌,谁堪腰折。雪后园林,篱落一枝,才见孤高标格。平生倾倒人馀几,恰乍对、琼仙接席。便殷勤、作礼何妨,况是广平铁石。
脉脉瓣香熏处,算寒泉秋菊,宜荐冰魄。国士无双,管领东风,合受词人参谒。身比菖蒲甘俯首,料清影、霜筠同洁。莫漫疑、庚子陈经,好记诗题人日。

【注释】

名葩:指名贵的花朵。弱骨丰肌:比喻人的文采与气质。谁堪腰折:谁能够承受这种风雅的折损呢?雪后园林:在雪花过后,百花都凋落了,而梅花却独自开放,显示出它的高雅。才见孤高标格:刚刚展现出它那高洁的品格。平生倾倒人馀几,恰乍对、琼仙接席:平生中,只有几个人能赏识我,就像天上的瑶台一样,刚刚和琼山上的仙女一起坐下。便殷勤、作礼何妨,况是广平铁石:既然这样,我何不以热情招待她,更何况我是广平君啊,有铁石般的坚硬心志。脉脉瓣香熏处:花瓣间散发着阵阵清香,如同香气缭绕。算寒泉秋菊,宜荐冰魄:像寒泉中的秋菊一样清丽,应该用来献给神仙。国士无双,管领东风,合受词人参谒:国家之中没有第二个这样的人,能够统领着整个东风,接受词臣们的参谒。身比菖蒲甘俯首:就像菖蒲那样谦虚地低下头来。料清影、霜筠同洁:料想自己的身影和修长的竹子一样洁白。莫漫疑、庚子陈经,好记诗题人日:不要怀疑这已经是庚子年(宋神宗熙宁二年)的日历了,记得这首诗的题目吧!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写梅花的风姿,下片写作者对梅花的高洁品格的赞美。全词借咏梅以自喻,表达出作者高洁坚贞的品格和不卑不亢的精神风貌。

“名葩无数,问弱骨丰肌,谁堪腰折。”起句点明所咏之物,即“疏影”。名花如云,作者不禁发问:在这众多的名花中,谁能经得起冬天的风雪摧残而仍傲然挺立呢?此句言外之意在于突出梅花的不凡气质与风韵。“雪后园林,篱落一枝,才见孤高标格。”下片紧承上片而来。梅花虽为众多名花之一,但它在雪后的园林中显得格外娇艳夺目。它孤独地绽放在篱笆的角落里,才显露出它那超群绝俗的品格。此句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风姿。

“平生倾倒人馀几,恰乍对、琼仙接席。”作者一生倾慕那些才华出众的人,如今才有幸与琼山上的仙女们同桌共饮,这是多么难得的机遇啊。此言表明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便殷勤、作礼何妨,况是广平铁石。”梅花虽然如此高贵典雅,但作者毫不吝惜自己的热情和礼节去迎接梅花。何况梅花还有“广平君”之称,有着铁一般的坚强意志。此处既赞颂了梅花的高贵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敬爱之情。

“脉脉瓣香熏处,算寒泉秋菊,宜荐冰魄。”“脉脉”二字形象地刻画出梅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使人仿佛闻到了它的芳香。接着又通过对比手法把梅花比作“寒泉秋菊”,将梅花的纯洁高雅与秋菊的淡雅相映成趣。最后一句则将梅花置于仙境之中,认为它应该被人们献祭给神仙享用。此言进一步渲染了梅花的高洁品质。

“国士无双,管领东风,合受词人参谒。”作者感叹梅花不仅在风姿上独步天下,更在品格上堪称国士无双。在文人雅士中,只有梅花能够统领着整个东风之韵,受到词人们的参拜和推崇。此言既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崇高敬意,也流露出自己渴望得到知音的心情。

“身比菖蒲甘俯首,料清影、霜筠同洁。”这里用菖蒲和修竹比喻梅花,意在说明梅花虽然美丽动人,但它依然保持着清高的品格,不染世俗尘埃。此言既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敬仰之情。

“莫漫疑、庚子陈经,好记诗题人日。”最后两句是对读者的提醒。不要怀疑这已经是庚子年(宋神宗熙宁二年)的日历了,记得这首诗的题目吧!言外之意则是希望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记住这首咏梅之作并加以传唱。此言既是一种祝愿,也是一种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