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尽瑶卮酒。看江山、有情如此,公能留否。一代才人陈无已,早识名高北斗。问故里、桥三百九。鸿雪前游同指点,谒崇祠、曾拜姑苏守。卅载事,猛回首。
声华不胫天涯走。剧喜是、殊方把袂,蛮乡携手。桂岭环城岚烟翠,合让诗仙领受。只惆怅、相思江口。十幅蒲帆东去速,赋骊歌、拙调惭粗丑。伫尺素,书堂牖。

【注释】

◆◆◆◆《送陈厚须甫前辈赴粤东讲席,已己岁和同人韵》:金缕曲。

送:赠别词,这里指饯别。陈厚须:作者的朋友。

须甫前辈:对陈厚须的称呼,“前辈”为敬称。赴粤东讲席:赴任广东东部讲学。“粤东”,今广东东部一带。

和同人韵:即作和词。同人韵:诗社中的人相和的诗词韵律。

◆◆◆◆已己岁:乾隆四十三年(1779)。

◆◆◆◆和:应和、和韵,即作和词。

◆◆◆◆同人韵:诗人们互相唱和的韵律。

◆◆◆◆瑶卮:盛酒的美器。

◆◆◆◆公:你,你的意思。

◆◆◆◆留否:能否留住。

◆◆◆◆一代才人陈无已:指陈亮。陈亮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者、思想家,字同甫,号龙川,又号酌古堂老人、紫岩徙壁先生。一生反对投降,坚决主张抗金。他的政治活动主要在宋光宗绍熙、嘉定时期。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早识名高北斗:很早就知道陈亮的名声很高。(北斗)星宿名,居天枢,南面,其旁三星曰三台,亦曰天梁。这里以“北斗”比喻陈亮的名声。

◆◆◆◆故里:故乡。桥三百九: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在黄鹤楼送友人,诗人自比为孟浩然,故用此典。桥,泛指桥梁。

◆◆◆◆鸿雪前游:李白《与韩荆州书》:“余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李白曾于天宝十二年(753年),由唐玄宗诏请入京供奉翰林,但不久就离开长安南下宣城,途经金陵时与友人岑勋相会,写了一首《送友人》:“五湖去矣客心悲,更做扬雄赋《离骚》。”这里的“鸿雪”就是从李白这首诗中的“扬雄赋《离骚》”而来。

◆◆◆◆崇祠:崇高的祠堂,这里指李白祠堂。苏轼《和田国博登快阁》诗:“我欲从君登快阁,君方拥妓歌《阳春》《白雪》。我来为君奏玉笛,君因为我发金声。”

◆◆◆◆曾:曾经。拜:受封。这里指受封为岭南节度使兼广州刺史。姑苏:苏州。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南部,太湖平原南缘。春秋时吴国始置吴县。战国时为越国所灭。秦代复为郡县制。汉初为吴王刘濞所封地。三国吴黄武七年(公元228年)改称吴兴郡,治所在嘉兴市。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称吴郡。南朝宋改吴郡为吴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吴州为苏州,治平江县(今江苏苏州市)。唐代改苏州为苏州府,治吴县,属江南道。五代时升为平江府,宋时改平江府为苏州,仍属两浙东路路辖。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改为平江路,属江浙行省。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复为苏州,属浙江行省。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为府。清代沿袭不变。

◆◆◆◆卅载事:三十年间的事情。猛回首:猛然回头,意谓回顾往事,慨叹时光流逝。

◆◆◆◆声华不胫天涯走:声誉传播得很快,就像没有脚能行走一样。不胫(jīn):没有脚。胫:小腿,这里比喻脚。

◆◆◆◆剧喜:非常喜悦。剧:很。殊方:不同的地方。把袂:挽着衣袖。袂:袖子。把袂携手:挽袖而握手。

◆◆◆◆蛮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十幅蒲帆东去速:十个蒲团装的帆船,迅速地向东驶去。蒲帆,古代船家用竹篾编制的船帆。

◆◆◆◆赋骊歌:赋诗作歌,这里指作诗送别。骊歌:即骊歌,一种歌曲的名称。(lí ē)粗丑:粗野不文雅。

◆◆◆◆伫尺素:等待寄来的书信(尺牍)。尺素:古代书写用的竹简,长八尺,因以“尺素”指书信。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为好友陈厚须赴粤东讲席所作的送别词。词的上片写陈厚须此行的经过及他的豪放个性,下片写离别之情,并借古人来抒发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陈厚须前程的美好祝愿。全词情致深挚,风格苍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