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幽篁怨咽。凝望里、一镜缘愁白发。无家更伤别。倚新声犹恋,前尘苕霅。桑田坐阅。任软红、灰外换劫。
剩行歌汐社,储稿史亭,此恨销骨。莫道长安倦旅,再拜啼鹃,梦迷行阙。神州涕雪。卅年事,寸肠折。怕登楼眼底,流红无地,江南芳草顿歇。解伤心故国,淮水夜深片月。
【注释】
瑞鹤仙:词牌名。
庚子岁晏:庚子年,指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
处幽篁:在茂密的竹林中。
怨咽:悲切哀伤的声音。
无家更伤别:没有家园更使人伤心别离。
倚声:按乐谱歌唱。
新声犹恋:新声,这里指《满庭芳》的曲调。犹,还。
桑田坐阅:比喻世事变化巨大,就像大地被耕翻过那样。
软红:软红门,是宋代妓院的名称。此处泛指繁华的都市。
汐社:即月波亭,在苏州,为宋代诗人陆游和友人聚会之所。
史亭:指史馆,古代史官办公的地方,后泛指史馆。
行歌汐社,储稿史亭:意思是说,在月波亭聚会赋诗时,陆游曾把诗稿寄存在史馆。
解:明白。
伤心故国:指怀念故土之情。
淮水夜深片月:淮水,指长江。夜深,指深夜。片月,指明亮的月光。
【赏析】
此词上阕写景,下阕叙事,并抒发了作者因宦游而不得归家的哀愁。全词情感深沉,意境开阔,用典贴切,笔法老到。
上片起首二句,以“处幽篁”领起,点明地点,又以“怨咽”领起,点明环境氛围。这幽篁之中,传来一阵阵悲切哀伤之声——那便是作者自己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声音了。“凝望里”,写出了作者在幽篁里凝望着故乡的深情,也暗示出了他在此地思念故乡的无限感慨;“一镜缘愁白发”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思。这镜子里的白发,不是自己的,而是他乡之人的;这镜子里的白发,不是别人羡慕他的,而是他乡之人嫉妒他的;这镜子里的白发,不是别的,就是他乡人对他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怨恨啊!这四句,将“一镜”、“缘愁”两个意象巧妙组合在一起,既写出了“镜”的“缘愁”之苦,又写出了“缘愁”者“一镜”之恨。这种写法,可谓“以少总多”,“以简驭繁”。
下片由景及人。“无家更伤别”一句,既是对上片“怨咽”的回应,又是下文“桑田坐阅”的伏笔。因为,既然无家可归,自然也就无心去伤别了;既然无心去伤别,那么,也就只有伤心于离别之事了。“倚新声犹恋”三句,紧承“伤别”而来,言其虽已“新声犹恋”、“前尘苕霅”(即留恋旧地、怀旧),但仍然无法排遣内心的痛苦与伤感。而这种痛苦的伤感,正是源于“桑田坐阅”这一巨大的变故。这里的“桑田”,实为大千世界的代称,它既可以理解为大地变迁,也可以理解为世事巨变;既可理解为自然界的沧桑巨变,也可理解为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动。总之,无论怎样理解,都是一个“变”字。所以,这“桑田坐阅”一句,既是对上文“倚新声”、“前尘苕霅”的具体说明,也是下文“任软红、灰外换劫”(即任软红门外的大劫)的伏笔。
接下来三句,由伤别而伤别事。这三句,既是对上句的继续,也是对下文的铺垫。其中,“无家更伤别”一句,是对“伤别”的具体阐释。既然无家可归,也就更加伤心于离别之事了。而“倚新声犹恋,前尘苕霅”,则进一步表明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留恋之情。然而,这种留恋之情,却只能化作一声长叹而已。至于为何如此呢?这是因为:一方面,过去的生活虽然美好,但它已经远去了;另一方面,未来的生活虽然充满希望,但它尚不可知。既然如此,那就不如让过去的往事随风而去吧!所以,这三句,既是对上句的具体阐释,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最后三句,由伤别而伤离情。这三句,既是对上句“倚新声犹恋”的具体阐释,也是下文“梦迷行阙”的具体描写。在这里,“桑田坐阅”既是一个典故,也是一个象征。这个典故指的是大地的变化,象征着世事的变化无常;这个象征则是指世事的变化无常,也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因此,这三句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人生无常的感慨,又暗含着对朝廷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的不满与批判。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在宦海沉浮中的无奈与悲哀。
下阕由景入情。开头三句,写景。“剩行歌汐社,储稿史亭”,是说作者在月波亭聚会赋诗时,曾将诗稿寄存在史馆。这里既写出了月波亭聚会赋诗的情景,又暗示出作者曾将诗稿寄存在史馆的原因——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险恶,作者担心自己的诗稿会被人偷走或丢失。而“此恨销骨”一句,则是说作者因未能实现理想而深感遗憾与痛楚,以至于悲痛欲绝。这里的“此恨”二字,既是对前文“桑田坐阅”、“任软红、灰外换劫”的具体概括,也是对下文“解伤心故国,淮水夜深片月”的具体铺垫。
结尾两句,抒情。“莫道长安倦旅”,意为不要说长安已经厌倦了旅居生活。这句既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的眷恋与思念之情,也流露出他对长安官场生活的疲惫与厌倦之意;“再拜啼鹃”,是说作者再次向故乡叩拜时不禁泪流满面,仿佛要为失去故土而痛哭。这一句既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也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不舍之情。
结语两句,抒发故国之思。“神州涕雪”一句,既写出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深眷恋与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对祖国遭遇战乱、民不聊生的悲悯与同情之心;“卅年事,寸肠折”,是说三十年来所经历的一切事,都使得他的心像断了一样。这里的“寸肠”、“折”,既有字面意思,也有比喻意味;既写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与悲伤,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忧虑。
这首词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对朝廷政治的不满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这首词的艺术手法也相当成熟,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