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寂寂。人似晓风无力。露湿残花飞不得。满阶红泪滴。
骄马未回空碛。芳草又生南陌。十二阑干和恨立。日斜山影直。
【赏析】
《谒金门·春感》这首词是南宋词人张元干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绘了春天里,庭院中的残花、飞花、满阶的红泪等景象;下片以马鞭和山影作结,抒发了作者对国事和个人境遇的无限感慨。全词通过春日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在国破家亡之后,仍怀有故国之思的心情。
“春寂寂”三字点出季节,为整个词奠定了抒情基调。“人似晓风无力”一句中“人”与前句之“春”相呼应,写春天里人的感觉:春风轻拂,却使人感到力不从心,无力回天。“露湿残花飞不得”一句中“飞不得”,既表现了残花的凋零,也暗示了词人的失落与无奈。“满阶红泪滴”一句中,“红泪滴”不仅形象地写出了花落如雨的场景,还暗喻着词人心中的悲伤。
“骄马未回空碛,芳草又生南陌”两句,描绘了一幅荒凉的画面。这里,“骄马”与上句之“春”相呼应,而“芳草又生南陌”则让人联想到往日的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这既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对过去的一种追忆。
“十二阑干和恨立,日斜山影直。”这两句中,“和恨立”既表现了词人的孤独与无助,也暗示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日斜山影直”则给人以一种凄凉之感。
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担忧,更有着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这首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