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远寺,鸡声近陌,曙色渐分林罅。秋云何处陇头飞,正木叶、亭皋初下。
瑶阶凉露,瑶窗明月,一片融成澹雅。晓来无处觅吟魂,想神与、西风俱化。
【注释】
鹊桥仙:唐教坊曲名,多咏爱情离别。又名《鹊桥仙引》、《鹊桥仙令》。此为词牌名。
钟声远寺:钟声从远处的寺庙传过来。
鸡声近陌:清晨鸡鸣声从近处的乡间小路上传来。
曙色渐分林罅:曙光逐渐分开树缝里的光。
秋云何处陇头飞:何处的山头上秋天的白云在飘动。陇头即山头。
木叶亭皋初下:树叶刚刚由绿变黄,开始飘落下来。亭皋,水边。
瑶阶凉露,瑶窗明月,一片融成澹雅:台阶上洒着晶莹的露水,窗户中映着明亮的月光,一片清凉而雅致。
晓来无处觅吟魂,想神与、西风俱化:早晨起来找不到自己的诗意(指诗魂),想那神和秋风都化作了别的东西。
【赏析】
这首词写景抒情,意境清幽,语言简练,是一首典型的婉约派词作。
上片首三句写景,以“钟声”、“鸡声”勾勒出一幅日出时分的农村图景:远处的钟声悠扬地回荡在寺院上空,近处的鸡鸣声在乡间小路上传开;黎明时分,晨曦透过树林缝隙,洒向人间。“曙色渐分林罅”,点出了时间的推移;“正木叶、亭皋初下”,则写出了季节的变化。这两句虽然只是写景物,但已透露出词人的某种感受。
下片换头三句,进一步写自己此时的感受:“瑶阶凉露”,“瑶窗明月”,这是对景物的具体描写,也表现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这三句中,“凉”、“月”二字用得极好,它们不但给人以美好的感觉,而且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清新明净,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接下去的一句,更是将词人的思绪引入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一片融成澹雅”。这里的“澹”字,不仅指“淡”的意思,更含有“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意味在内。词人通过这样一句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怀和所要表达的主题表现得更加深刻、准确。最后一句“晓来无处觅吟魂”,既表明了词人找不到自己的诗意,也暗喻自己无法摆脱羁旅之苦。结尾二句说:“想神与、西风俱化。”这是全词感情升华之处,也是全词的绝妙处。作者运用想象,将神思与秋风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
这首词写得清丽淡远,含蓄蕴藉,不事雕琢而自有天然之美,是宋词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