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江令还家,吴天极目迷残照。归心何处,桐阴井识,柳前门到。家国苍凉,人天悲愤,江山凭吊。付残碑翠墨,坏人千里,图画里,西风悄。
太息骚人潦倒。总一例雨啼烟啸。暮年词赋,暮秋行旅,昔愁今抱。如此江山,数行雁落,一钩月皎。感余怀天末,芳馨脉脉,引幽兰操。
注释:
夔笙,指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一带吹奏的笙乐。拓江总碑残字,指拓印江陵(今湖北江陵)总持寺的碑石上的字迹。吴天,指吴地的天空,这里泛指南方的天空。归心何处,指归乡之心不知在何处。桐阴,指梧桐树荫。井识,指的是井台。柳前门,是指门前的杨柳。家国,指国家。苍凉,凄凉冷落。人天,指人世间和天空。悲愤,指悲愤的情感。江山,指国家河山。凭吊,指对故国的追念和祭奠。付,赠送。残碑,指江陵总持寺碑文的残损部分。翠墨,指用绿松石磨成的墨汁。坏人千里,形容破坏的程度之深。图画,指画图。西风,指秋风。太息,叹息的意思。骚人,指屈原。潦倒,指困顿失意。雨啼烟啸,形容风雨交加的景象。暮年词赋,指晚年所作的诗词。暮秋行旅,指秋季出行的旅途。昔愁今抱,指过去的悲伤现在仍然怀抱着。如此江山,指这样的山水美景。数行雁落,指雁群排列成行飞翔的景象。一钩月皎,指月亮初升时呈半圆的形状。感余怀天末,指感慨自己身在远方。芳馨脉脉,指芳香四溢的气息。引幽兰操,指引用《幽兰操》来表达情怀。
赏析:
这首词写于南宋灭亡之后,作者客居南郑(今陕西汉中市)。此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则以“太息”领起,抒发了对故土、故人的思念以及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全词感情沉郁,意境苍凉凄婉,是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
上阕主要写景,起首三句写夔州一带秋日黄昏的景色:“白头江令还家,吴天极目迷残照。”夔州地处巴东,地势险要,长江流经其间,因此夔州有“天下第一州”之称,而杜甫曾在这里居住过,所以这里的景物更显得格外动人。“吴天”二字写出了词人站在高处极目远望的心情。“归心何处?桐阴井识,柳前门到”,这三句写出了词人思乡情切的心情。他不知道自己的故乡在哪里,只知道家乡附近有一口井和两棵柳树,这些景物都勾起了他对故乡的回忆。“家国苍凉,人天悲愤,江山凭吊”三句写出了词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词人感叹国家的命运如同秋日黄昏的景色一样苍茫凄凉,人民的生活如同秋天的天气一样悲苦压抑,他们只能通过凭吊山河来寄托自己的哀思。
下阕主要是抒情,“太息骚人潦倒,总一例雨啼烟啸。”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悲哀。他感叹自己曾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但现在却沦落到如此地步。“暮年词赋,暮秋行旅,昔愁今抱”三句写出了词人对过去和现在的感慨。他曾经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但现在却只能过着游子般的生活。他感叹自己一生都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路上奔波,而现在却只能在秋风中行走。“如此江山,数行雁落,一钩月皎”三句写出了词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他看到大雁排成一行飞过天空,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他看到明月高悬在空中,心中充满了对故人的怀念。“感余怀天末,芳馨脉脉,引幽兰操”三句表达了词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他感到自己身在远方,无法与故人相见,但心中却充满了对故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他引用《幽兰操》来表达自己的情怀,这是一种对友情的赞美和歌颂。
整首词感情深沉,意境凄婉,是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词人表达了自己对故土、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忧虑。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