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花斗草竞春条。妒雪愁丝两不饶。若遇东施应绝倒,捧心何意损纤腰。
【注释】吹花斗草:指女子们比美斗艳,在春天的柳树上比赛谁更美丽。争春条:争春色。“两不饶”指相互妒忌对方的美丽,不肯相让。东施:战国时越国美女西施因病貌丑而装病以引起同情。这里比喻那些因嫉妒别人的美貌而故意装出病态的人。捧心:西施曾为吴王夫差所迷,故意皱起双眉,将手捂在胸前,以示病态。纤腰:指纤细的腰身,这里比喻美丽的腰身。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咏柳词。它借写江南女子在春风中竞美、逞艳的情景,来赞美她们的多姿多彩,从而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青春的欢乐。
“杨柳枝·江南春柳词,借《尊前集》韵五十首,《花间集》韵二十二首,共七十二首。”这是词的题名。“杨柳枝”,即《河满子》,原唐教坊曲名。本词为唐玄宗时教坊歌妓刘采春所制。后成为唐代民间流行的曲调之一,又名“杨柳枝”。此调多咏男女恋情,内容多与离别相思有关。此词即咏江南春景中的美女佳人,借写她们在春光中争妍斗艳的情景,以赞美她们的多姿多彩。
“吹花斗草竞春条。妒雪愁丝两不饶。”上片起句点明题目是咏江南春景中的美女佳人。“吹花”、“斗草”两句写江南女子们在春风中争妍斗艳的情景。她们用口吹花,把百花引得开颜吐艳;她们手持彩球,彼此抛掷玩耍,看谁的花球打得高远,玩得花样更多更好。“两不饶”,是说她们谁也不让谁。“妒雪愁丝两不饶”,则进一步写她们对雪中柳絮的厌恶和对春风中柳絮的喜爱。这两句既写出了美女们的风流闲雅,又写出了她们的娇媚可掬,从而引出下句。
“若遇东施应绝倒,捧心何意损纤腰。”这两句是说,若是遇上了那喜欢作态的东施,她一定被气得要呕吐,因为东施的作态太做作了。“若遇东施”二句是全词的警策之笔,也是作者运用典故的巧妙之处。东施,春秋时越国美女,因患病皱眉而涂脂抹粉,装出病态来取悦于楚王。后来这个典故就用来比喻那些为迎合他人而做出种种怪样子的人。东施效颦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这两句借用这个典故,说明东施虽然装出病态来博人一笑,但那副样子实在可笑,因此也就没有人愿意去看她的病态而取笑她了。“捧心”二字是说东施故意作出捧胸的姿态,表示自己的病态。“何意损纤腰”,则是说东施这种装疯卖傻的行为,实在是多余而且损害了她的体态。“损纤腰”即损伤细腰的意思。东施的“作态”,实际上是在损害她的体态,所以作者在这里说“何意损纤腰”。
全词采用借代手法,通过咏春景中的美女佳人,以喻喻彼,使读者从咏春景的景物中领悟到美人之美、青春之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