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棂半白,灯檠全黑,愁味最耐咀嚼。新词略写缠绵意,还向晓钟声里,字字斟酌。可奈春蚕丝万缕,又幻作、庄严璎珞。解道是、去后韦郎,宛转念红萼。
重理黄昏剩梦,频频惊断,那辨檐铃城柝。枕教侬倚,被教侬展,睡怎不教侬著。尽悯悯闷闷,纵有长桑更无药。试开户起看,星斗绕树,啼鸟知人情绪恶。

《八归·初暑无寐》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语言优美、含蓄,意境深邃,耐人寻味。

诗词原文:

初暑无寐,披衣待曙

窗棂半白,灯檠全黑,愁味最耐咀嚼。

新词略写缠绵意,还向晓钟声里,字字斟酌。

可奈春蚕丝万缕,又幻作、庄严璎珞。

解道是、去后韦郎,宛转念红萼。

重理黄昏剩梦,频频惊断,那辨檐铃城柝。

枕教侬倚,被教侬展,睡怎不教侬著。

尽悯悯闷闷,纵有长桑更无药。

试开户起看,星斗绕树,啼鸟知人情绪恶。

注释:

(1)窗棂半白:指窗户的玻璃一半已经发白了(因日出晚,天色尚暗)。

(2)灯檠全黑:指灯芯烧得只剩下一根,灯光全黑了。

(3)愁味最耐咀嚼:用“最”修饰,强调“愁味”。

(4)新词略写缠绵意:指词中写的多是离别之情。

(5)还向晓钟声里,字字斟酌:形容对词的精雕细琢。

(6)可奈:无可奈何。丝万缕:比喻情思绵绵不绝。

(7)庄严璎珞:指佛家所说的珠宝等饰品,这里借指女子的首饰。

(8)宛转念红萼:意思是在想念着女子时。

(9)重理:重新整理。黄昏剩梦:指黄昏后做的梦。

(10)檐铃城柝:指报时的铜锣和梆子声。

(11)枕教侬倚:让枕头支撑着我(我)靠着它。

(12)被教侬展:让被子铺开来让我靠着它。

(13)尽悯悯闷闷:都感到十分忧愁。

(14)纵有长桑:即使有长桑伯牙那样的琴师也没有办法治愈自己的忧愁。

(15)长桑: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长桑君。《列子.汤问》:长桑君为秦太卜,女曰:“年几何矣?”曰:“二十有八。”女曰:“虽然,顾可得见乎?”曰:“年几何矣?”曰:“二十五。”女又曰:“年几何矣?”曰:“二十四。”遂与之登天阶。……

赏析:

此词以“窗棂半白,灯檠全黑,愁味最耐咀嚼”起笔,描绘了一幅深夜难眠、孤衾拥被的图景,渲染了一个幽闭凄清的氛围。接下来“新词略写缠绵意”,则点题“无寐”,并说明词人之所以要“字字斟酌”地写出缠绵之意的原因。而“可奈春蚕丝万缕”,“丝万缕”既是实指,又是虚指,即指词人心中的离恨之苦;“又幻作庄严璎珞”,则是说这种愁苦化作了象征爱情坚贞的佛家宝物——项链。作者用“去后韦郎”和“宛转念红萼”两个典故,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爱人的思念之情。“重理黄昏剩梦”、“频频惊断”,表现了词人整夜未眠、辗转反侧的情状;“那辨”二句,既表明了梦中的迷离恍惚,也透露出词人内心的焦虑不安;“枕教侬倚”、“被教侬展”,则形象地刻画出了词人倚靠枕头、伸展被子的动作,充分显示了其百无聊赖、辗转不安的状态;“尽悯悯闷闷”,则概括地揭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忧愁与郁闷;“纵有长桑更无药”一句,则将词人的感情推向了极致。最后“试开户起看”,则由室内转到室外,由闺阁写到庭院,由白天写到夜晚,由独处写到相思,从而形成了一种由外而内、由昼至夜、由己及彼的立体空间感,使整首词的情感得以升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