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冱溪冰,微封村径,晚晴犹觉衣单。谁拨云开,斜阳深浅螺鬟。玉龙化去余鳞爪,尚棱棱、留与人看。黯庭芜、瘿柏孤擎,髡竹轻弹。
抨弓洒入寒林画,衬岚光淡染,苔点浓攒。寄语飞鸿,重来泥迹全残。山深未改先时白,尽风尘、不涴高寒。试凝眸、依约巢痕,枨触愁端。
【注】薄冱溪冰:薄冰。冱,凝积。
残雪 · 译文
晚晴犹觉衣单:天气晴朗,仍觉得衣服单薄。
谁拨云开:是谁拨开云层。
斜阳深浅螺鬟:指斜照在天空中像美人的发髻的太阳。螺,形容云彩的形态弯曲如螺。
玉龙化去余鳞爪:指夕阳像一条龙一样,把云彩化成鱼鳞和鸟爪,留在天上。余鳞爪,指龙尾上剩下的鳞片和爪子。
棱棱、留与人看:形容夕阳的余晖映得湖面上波光粼粼,好像龙鳞和鸟爪还在湖面上留下痕迹。
黯(音àn)庭芜、瘿(音yěng)柏孤擎:意思是庭院里长满了杂草,树墩子上的老树孤独地矗立着。
瘿,树瘤。擎,支撑。
髡(音kūn)(同“秃”)竹轻弹:意思是竹子已经秃了,轻轻一弹就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抨(音pēng)(同“蓬”)弓洒入寒林画:意思是风从林子里刮过,像用蓬草做的弓箭一样,射穿了林间的景色。
寒林画,指树林中的景象被风吹散如同画卷一般。
衬岚(lán)光淡染,苔点浓攒:意思是周围的山峦被淡淡的云雾笼罩着,山上的青苔颜色浓密地积累在一起。
岚,山间云雾。
寄语飞鸿,重来泥迹全残:意思是让飞鸿捎个信儿给它们,告诉它们泥潭里的踪迹已经被破坏了,无法辨认了。
飞鸿,指大雁。泥迹,泥土印迹。全残,全部毁坏。
山深未改先时白:意思是尽管山深,但是山上的积雪并没有改变原来的白色。
先时,以前的时候。
尽风尘、不涴高寒:意思是即使经过风吹雨打和尘埃侵袭,也丝毫无损于它那清高的品格。
涴(wò),玷污。
试凝眸、依约巢痕:试着凝神远望,依稀可见鸟儿筑巢的痕迹。
巢痕,指巢穴的遗迹。
依约,大约。
枨触愁端:意思是触动了作者心中的忧愁。
【赏析】
《残雪》是南宋词人陆游所写的一首咏物词。全词通过对残雪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物永恒之美的热爱之情。
首句“薄冱溪冰”,写冬景。“薄”字写出了冬天气候严寒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寒冷天气的感受。“溪冰”二字则点明了季节,为下面的描写奠定了基调。接下来的句子“微封村径,晚晴犹觉衣单。”则是对整个场景的具体描述。这里的“微封”二字,不仅描述了村径被冰雪覆盖的状态,更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景象的独特感受。而“晚晴犹觉衣单”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第二句“谁拨云开,斜阳深浅螺鬟”通过描绘阳光穿透云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光明的向往以及对于自由的追求。这里将阳光比作美人的发髻,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同时,“余鳞爪”一词的使用,也暗示了夕阳虽然已经消失在天际,但其留下的痕迹却依然存在。
第三句“玉龙化去余鳞爪,尚棱棱、留与人看”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升华。这里的“尚”字表示诗人对于这种景象的珍视与留恋。而“棱棱、留与人看”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与世人分享这份美景的愿望。同时,“玉龙化去余鳞爪”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
第四句“黯庭芜、瘿柏孤擎,髡竹轻弹”则是对周围环境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黯”、“瘿”、“髡”等词语都非常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凄凉与萧瑟。同时,“瘿柏孤擎”与“髡竹轻弹”两句则分别描绘了树木的孤独状态以及风声的细碎之声,都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寂寥与落寞。
第五句“抨弓洒入寒林画,衬岚光淡染,苔点浓攒”则是对整个场景的进一步拓展。这里的“抨弓”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箭矢在空中划过的轨迹,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愤怒与不平。而“淡染”、“浓攒”等词语则分别描绘出了周围环境的颜色与质感,让人感到一种深沉的美感。
第六句“寄语飞鸿,重来泥迹全残”则是对前文的总结与升华。这里的“寄语飞鸿”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而“全残”则暗示了他们可能已经远离家乡多年,难以再相见。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结尾三句“山深未改先时白,尽风尘、不涴高寒”则是对整个作品的主题的再次升华。这里的“山深未改先时白”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而“尽风尘、不涴高寒”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珍视与保护意识。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担忧之情。整首词情感真挚细腻,意象丰富优美,是陆游诗词创作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