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年光、声声呕亚,浪游领略成惯。烟消楚竹无人处,流出空江哀怨。移渐远。应惊醒眠鸥,绕过垂杨岸。露兰啼泫。想别后青蛾,倾鬟细听,心逐雁行断。
相和语,一片昏鸦撩乱。秋魂荡得都软。推篷只搅深更梦,可把征人催转。轮指算。忆极浦荒城,孤咏烦君伴。他年如愿。拟笭箵浮家,折波来往,潮与月同满。

摸鱼儿·橹声

作者:赵汝腾

送年光、声声呕亚,浪游领略成惯。烟消楚竹无人处,流出空江哀怨。移渐远。应惊醒眠鸥,绕过垂杨岸。露兰啼霰。想别后青娥,倾鬟细听,心逐雁行断。

相和语,一片昏鸦撩乱。秋魂荡得都软。推篷只搅深更梦,可把征人催转。轮指算。忆极浦荒城,孤咏烦君伴。他年如愿。拟笭箵浮家,折波来往,潮与月同满。

注释:

  1. 橹声:船桨声
  2. 呕亚:形容声音低沉而有力。呕亚:呕哑。
  3. 楚竹:指湘江一带的竹子。
  4. 移渐远:渐渐远离了原地。
  5. 惊:惊动。
  6. 倾:倾斜。
  7. 雁行:指雁阵排列飞行的样子。
  8. 笭𫄸(fán):一种古代乐器,用竹片或苇草编成,形似箫管,长二尺多。
  9. 笭𫄸浮家:乘着舠在水上飘浮。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写词人和友人离别的情景和心情;下片以想象抒发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此词通过描写水乡秋夜中的自然景象,烘托出词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词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词人对故乡生活的留恋。全词语言清新流畅,意境优美动人。
    “送年光、声声呕哑,浪游领略成惯。”起拍两句为全词定下了基调。年华易逝,岁月无情。词人感叹年光流逝,不禁发出一声深沉的慨叹:“声声呕哑。”呕哑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船桨声的低沉而有力,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词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浪游”一词既表明了词人的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又暗寓了词人对于人生的无奈和迷茫。“领略成惯”则表明了词人对于这种生活态度已经习以为常,已经司空见惯了。这一句既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感慨,又表现了词人的人生经历,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接下来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词人与友人的离别情景以及内心情感。“烟消楚竹无人处,流出空江哀怨。”在湘江的深处,楚竹的余音袅袅不绝于耳,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苦楚。词人在这片寂静的江面上独自漫步,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怨。“移渐远”一句则描绘了词人与友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应惊醒眠鸥,绕过垂杨岸。”这句中,“惊醒眠鸥”既写出了词人对友人的牵挂,又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不舍;“绕过垂杨岸”则描绘了词人与友人分别的场景。这里的垂杨指的是柳树,柳树枝条柔软而长,常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女子的柔美。这里用“绕过垂杨岸”来表达词人对于友人离去后,自己内心的空虚和失落感。
    接着四句描绘了词人对于友人离去后的情感体验。“露兰啼霰”一句则描绘了词人看到露水滴落在花瓣上的声音,如同鸟鸣一般清脆悦耳,但却让人感到更加凄凉。“想别后青蛾,倾鬟细听,心逐雁行断。”这句中,“青蛾”一词既指女子的眉毛,又代指女子的容颜,这里用来形容词人的爱人。“倾鬟细听”,则表达了词人在听到爱人的声音时,心中充满了思念和渴望。“心随雁行断”则表达了词人在离别后,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痛苦,仿佛自己的心也被切断了一般。
    接下来五句则是对友人的期盼和祝福。“相和语,一片昏鸦撩乱。”这句中,“相和语”既指词人与友人的对话,也代指词人的倾诉。“一片昏鸦撩乱”则描绘了一种令人心烦意乱的景象,既有自然界的喧嚣,也有人情世故的纷扰。“秋魂荡得都软”一句则表达了词人在听到友人的话语后,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渴望。“推蓬只搅深更梦”,这句中,“推蓬”指的是推开船篷,“搅深更梦”则描绘了词人在梦中被友人的话语所困扰,无法入眠的痛苦。
    最后两句则是对友人未来的祝愿。“忆极浦荒城,孤咏烦君伴”一句中,“极浦荒城”既代指远方的地方,也代指友人所在的地方。这句既表达了词人在回忆友人时的心情,也表现了词人对友人未来的祝愿。“他年如愿”则表达了词人期待未来能够再次团聚的愿望。“拟笭𫄸浮家”一句则描绘了词人希望在未来能够乘着舠在水上飘浮,与友人重逢的场景。“折波来往”,则描绘了词人在水面上划船时,与友人相遇的情景。“潮与月同满”则表现了词人对于团聚后的美好时光的期望和憧憬。总的来说,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喜怒哀乐,表达了词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团聚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对故乡生活的留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