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枝一声。长安半城。五陵年少甘心,为王郎目成。
眼波水清。脸波断横。凭他幡绰昆仑,舞婆罗法门。
【注释】
柘枝:一种古乐器,也泛指歌舞伎乐。王郎:指唐人王建的《王氏歌》,又名《五侯曲》,《王氏歌》中有《王郎曲》。“五陵年少甘心为王郎目成”:长安城郊是王建《王氏歌》中五陵少年们的游乐之地,他们在这里迷恋着王建的歌。眼波水清,脸波断横:形容舞女的眼睛清澈如水,面庞俊俏如画,舞姿优美动人。凭他幡绰昆仑,舞婆罗法门:凭借他的舞蹈,在昆仑山上也能翩然起舞,在婆罗门的教门也能翩翩起舞。昆仑、婆罗门:都是印度佛教的地名。昆仑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中国西部青海省境内。婆罗门即印度教中的婆罗门教。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吴梅村《王氏歌》的词。上片写长安城中王氏子弟对《王氏歌》中王郎情有独钟的情景,下片则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舞女图。此词以《王氏歌》为题材,却别具一格。它不从内容上着眼,而是从音乐声韵入手进行艺术构思的。全词语言明快流利,风格清新自然。
“柘枝一声,长安半城。”起首两句写音乐的传唱,柘枝,古时军中鼓乐之总称。这里借代《王氏歌》的音乐。“半城”,犹言“大半”。这两句是说:随着《王氏歌》的演奏,长安城内已大半城的居民为之动容。这一句,把《王氏歌》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作了形象而具体的说明,同时,也暗寓了作者对于王氏子弟的惋惜之情。这种感情,不是直抒的,而是通过“甘心”“目成”等词语表达出来的,这就使这首词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五陵年少,甘心为王郎目成。”“五陵”,长安附近五个县的合称。这里专指富豪显贵的子弟们。“甘心”二字,表明这些年轻人心甘情愿,乐意为之。“王郎”,指的是王建。“目成”一词,出自《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我思古人,伊谁何?令我心痗。谓我土兮,在我者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偕行。”后来就用“目成”来指男女相爱之意。《毛诗序》:“《齐风》,刺淫也。不能正其君,至于淫昏,男女失时,故作《齐风》焉。”王建的《王氏歌》就是描写这种男女相恋的情歌。这两句的意思是:长安城郊外的富贵人家的子弟们,愿意为王氏的歌而倾倒。他们爱慕王氏的歌,就象爱慕他们的偶像一样。这里用了一个“甘”字,表明这些年轻人心甘情愿地为歌而倾心;一个“目成”字,表明他们爱慕歌的心情,已经达到了恋人之间那种一见钟情的程度。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歌的吸引力,而且写出了听众的倾慕心理,使读者能清楚地感受到《王氏歌》的音调之美以及它所引起的强烈反响。
“眼波水清,脸波断横。”下面三句是写舞女的形象。眼睛明亮如水(即清澈),面容俊秀如画(即端正)。这两个形容词语,不但突出了舞女的美,而且表现了歌中所描绘出的美的意境。这几句,写得十分生动具体,仿佛使人看到那舞女轻盈地在舞台上旋转,她的眼波流动,面颊飞红,真如出水芙蓉一般美丽动人。“断横”二字,既形容舞姿矫健有力,又表现出舞女动作的自然洒脱。舞女的动作美和神态美,配合得天衣无缝,令人赞叹不已。这三句既是描写舞女之美,同时也是赞美歌中所描绘的美的境界。
“凭他幡绰昆仑,舞婆罗法门。”结尾两句,是对上文所作的补充解释。昆仑是一座高山,也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神山。《法华经》里说:“若菩萨摩诃萨欲至佛国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乘彼诸菩萨众俱发意时,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诸山海河池泉沼林苑间,悉皆平等住。”这里用“昆仑”作为比喻,意思是说:即使他像昆仑那样高耸入云,也跳不出《王氏歌》中所描绘的美丽境界。“婆罗法门”,是指婆罗门教,也就是印度教。这两句是说:他纵然能够象昆仑一样高耸入云,也跳不出《王氏歌》中所描绘的美丽的境界。这两句,不仅进一步强调了《王氏歌》的艺术效果之大,而且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艺术效果的无限向往。
此词虽然只写到结尾三句,但词中所表现的意境是十分广阔的。它通过对《王氏歌》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从繁华热闹的长安城,到豪门贵族的府邸;从年轻英俊的歌女,到舞姿优美的舞娘;从音乐的美妙动听,到艺术的效果之高妙神奇。这一切,都给读者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由衷赞美。这种写法,给人以开阔的视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给人以深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