恁容易、江湖心冷。不语沧波,照人离影。倚醉风前,扣舷歌罢憺将暝。鬓丝如此,浑怕向,青山映。苦说约归期,仨负了、冲烟渔艇。
大隐。话长安旧侣,几个断蓬飘梗。莺花梦里,早到处、送春愁更。问一片、莽莽吴云,可留得、鸥边干净。只笛语江城,还趁梅风凄哽。
【注释】:
- 丙申:宋高宗绍兴十二年。虎阜:今江苏苏州市西南。2. 沧波:沧浪的水。3. 扣舷:敲船身。4. 大隐:大隐隐于世。5. 长安:指汴京,北宋都城。6. 断蓬飘梗:飘泊不定的蓬草。7. 莺花:比喻春色。8. 一片:无边无际。9. 留得:留住。10. 江城:指吴地。11. 梅风凄哽:形容凄凉的声音。
【赏析】:
此词作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春天。时辛弃疾在镇江任通判。他与好友王德仁等同赴虎丘游览,并赋《长亭怨慢》一诗,借以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词就是作者将这首诗改写而成的。
上片起首两句“恁容易、江湖心冷”是全篇的主旨,也是全词的中心所在。开头两句即景抒情,点题,直陈胸臆,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江湖”,泛指江河湖海。“沧波”,指水。“沧波照人离影”是说水波照着自己的身影,映照出自己孤独的身影。这几句写景,既切合题目中的“去吴中”之景,又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感伤之情。“倚醉风前,扣舷歌罢暗将暝”三句写诗人在酒醉之际,面对浩渺的江湖,吟咏着《长亭怨慢》的诗句,直到天色将晚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几句写诗人饮酒赏景,吟诗抒怀,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和对官场失意的苦闷不平之气。“鬓丝如此,浑怕向,青山映”,这三句紧承上文而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神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浑怕向,青山映”,说明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已经达到了难以自拔的程度。“愁更”是说离别之情更加深重。“问一片莽莽吴云,可留得、鸥边干净”,这三句是对上文的概括总结。意思是说:那茫茫的、无边无际的吴地云雾,能否像鸥鸟那样自由自在呢?“只笛语江城,还趁梅风凄哽”。结尾二句写诗人在归途中听到笛声,借以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江城”,指吴地。“笛语”,指笛声。“还趁梅风凄哽”,是说笛声还在吹动,仿佛能听见梅花随风送来的呜咽之声,使诗人更加思念故乡。
下片“大隐”、“长安旧侣”、“断蓬飘梗”、“莺花梦”、“冲烟渔艇”几句为第一部分,主要抒发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大隐”两句是说:隐居的人啊,你在哪里?你与我一同来到江南,如今却不知你去了哪里?“莺花梦”三句是说:你还记得我们在长安时的旧日友情吗?如今你在江南过着飘零的日子,我则要独自承受离别的痛苦了。这几句是回忆当年与朋友相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大隐”两句是说自己现在虽然远离了故乡和朋友,但心中依然思念着他们。“长安旧侣”三句是说:你曾说过要在长安与友人一起隐居生活,现在你却漂泊在外,而我也只能独自忍受离别的痛苦。这几句是回忆与友人共同在长安时的往事,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断蓬飘梗”三句是说:你就像那些飘零不定的蓬草,到处漂泊;而我则只能在梦中与你相会。这几句是回忆过去与友人在长安相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问一片莽莽吴云,可留得、鸥边干净”三句是说:那茫茫的吴地云彩,能否像鸥鸟那样自由自在呢?“问一片莽莽吴云,可留得鸥边干净”,这两句是说:那茫茫的吴地云彩,能否像鸥鸟那样自由自在呢?“只笛语江城,还趁梅风凄哽”,结尾二句写诗人在归途中听到笛声,借以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江城”是说吴地。“笛语”是说笛声。“还趁梅风凄哽”,“梅风”指寒风。“凄哽”,形容声音悲伤凄切。这几句是说:我听到了笛声在江城回荡,仿佛可以看见梅花随风飘动,而我却只能独自承受离别的痛苦。这几句是写自己在江南听到笛声后的感受。
这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仕途失意的愤懑不平之气。全词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情感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