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咽离亭,梦寻归渡。今春曾向江南去。笑人柳絮不知愁,几番弄雪还骄雨。
半榻茶烟,一丝香炷。春光有尽愁无数。杜鹃啼断夕阳技,月明又到花深处。
踏莎行·水咽离亭
春归江南,柳絮轻拂,梦中遥寻归渡。笑问人间,何时能解愁中之苦?几番弄雪还骄雨,半榻茶香,一丝香炷,尽是春光无尽处。杜鹃啼断夕阳余晖,月明花深处,又见故人归。
赏析: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色和人物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水咽离亭,梦寻归渡。今春曾向江南去。笑人柳絮不知愁,几番弄雪还骄雨。
半榻茶烟,一丝香炷。春光有尽愁无数。杜鹃啼断夕阳技,月明又到花深处。
踏莎行·水咽离亭
春归江南,柳絮轻拂,梦中遥寻归渡。笑问人间,何时能解愁中之苦?几番弄雪还骄雨,半榻茶香,一丝香炷,尽是春光无尽处。杜鹃啼断夕阳余晖,月明花深处,又见故人归。
赏析: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色和人物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菩萨蛮·恨春 恨春不忍春光景。昏昏似醉浑难醒。 撇绣写幽兰。绿窗风雨寒。 梦回香尚袅。一枕愁痕小。 负却赏梅心。杏花春又深。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又名“百宜娇”、“隔江见”、“望江南”等。双调,五十六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三平韵。上片第三句起为两平韵,第四、五、六句各一仄韵;下片第六句起为三平韵,第七、八句各一仄韵。过片转韵处,与上片同格。 注释:恨春不忍看春天的景色。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此诗为秋夜怀人之作,写闺中思妇独处深闺的寂寞与哀怨,抒发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情和相思之苦。首句“夜寒不耐西风劲”,点明时间是深秋时节,时值夜寒,西风正劲,天气已很凉了。第二句“多情却是无情病”,说自己虽然多情,但这种多情却成了自己的一种病态。第三句“月痕依约到南楼,楼头鼓角三更尽”,写月色如约地映照在南楼,楼上的钟声也响彻三更天。第四句“蝉残韵咽魂难定”
【注释】 1. 《木兰花·秋感》:词牌名,调见《乐章集》。此为宋人咏叹秋的词作。 2. 春事:春天的事情。 3. 秋有几:秋天有多少天。 4. 眼前又近中秋矣:眼前又到了中秋时节。 5. 怜侬:怜惜我。 6. 梦中身:梦境中的身体。 7. 七贵五侯:指权贵。 8. 瑶台日敞悲风里:瑶台(指月宫)太阳高悬在悲哀的秋风中。 9. 流月:流动的明月。 10. 有情泪满湘江水:有感情的泪流满了湘江水。
【注释】 玉楼春:词牌名。寄别四娘:写离别之情。四娘,词人的朋友。风波:喻世事的变幻不测。催人去:催促人离去。肠断:指极度悲伤。燕羽:燕子的羽毛。无端(wúduān)残梦怯相逢:没有原因的梦境,害怕与她相见。梦破:梦醒。更添愁万绪:更加增添万千愁绪。扁舟:小舟。舣(yǐ):停泊。鸳鸯渚:即“双鸳浦”,在今安徽芜湖县西南。几度:多次。短长亭:古代驿站名。雨声欲逐泪痕多:“泪痕”指眼泪
徐灿的《武陵春·春怨》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内心感受的词作。以下是对这首词的逐句释义: - 昨夜杨花飞几许:昨晚,无数的杨花随风飘散,飞舞了不知多少。 - 冷暖在心头:内心的感受如同天气一般变化无常,让人捉摸不透。 - 萍踪浪影且随流:像漂浮的落叶,无依无靠地随着水流漂泊不定。 - 切莫近红楼:请远离繁华的红楼,那里可能隐藏着不可知的危险。 - 未尽生前愁与闷
诗句 1. 才见黄花秋又暮:刚见到秋天的花朵,秋天已经接近尾声。 2. 滴滴虫声啼绣户:窗外传来滴滴答答的虫鸣声,像是在哭泣。 3. 鸳鸯双枕不知寒:一对鸳鸯枕头,不知道夜晚的寒冷。 4. 银蜡竞成红泪颗:蜡烛燃烧,仿佛是红色的眼泪。 5. 梦里乡关云满路:在梦中,故乡的路途上都是云雾。 6. 钗压绿鬟蝉半亸:发髻用金钗固定,而头发像蝉翼般垂下。 7. 月延罗帐似依依:月亮透过罗帐
菩萨蛮·不雨 一春催试桃花雨。游丝只共晴烟舞。 燕也不曾来。湘帘空自开。 起看花影午。鸾镜双蛾俯。 徙倚却黄昏。蜡如红泪痕。 注释: 1. 一春催试桃花雨:一整年都在等待,如同在春天里等待着一场雨。 2. 游丝只共晴烟舞:游丝在空中飞舞,与晴朗的烟雾一起。 3. 燕也不曾来:燕子也没有飞来。 4. 湘帘空自开:湘帘独自敞开,没有人来。 5. 起看花影午:早上起来看到花的影子在中午。 6.
诗句释义 - 衰杨霜遍灞陵桥:描述的是灞陵桥上的杨柳被霜雪覆盖的景象。灞陵桥,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是古代通往长安(今西安)的重要交通要道,经常有文人墨客于此留下足迹。这里的“衰”字可能指的是杨柳的枯黄或萧瑟,而“霜”字则描绘了冬季寒冷的气息和霜雪的存在。 - 何物似前朝:这句话在询问或思考什么与过去相似。可能是在感叹时光的流逝,或是在寻找某种可以与历史相联系的事物。 - 夜来明月,依然相照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一络索”句:一络春丝,系住了闺中人。“一络”,一结,指一结春丝。“春闺”,指女子的内室,这里泛指女子。“归”字,写出了女子对春日的依恋之情,也表明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深。 “怕和花语”句:担心花与人对话。“怕”字表现出了女子的娇柔和多情。“花语”,即花与人的私语,这里指女子对丈夫的思念。“这番红雨”句:禁受不住这一场相思的红雨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对作品进行综合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教材,运用“内容+主旨”“结构+手法+效果”等分析答题方法,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1) 标题解说: 《虞美人·感兴》是五代后梁词人顾敻所作咏叹春愁的词。 (2) 首句中的“怜”字,既表现东皇的怜悯之情,又透露出词人的惜春之意
踏莎行 鹦鹉称哥,白鹇名客。 轻轻不把春纤拍。 更将花片喂相思,衔书欲倩双飞翼。 身是珠娘,生从香国。 珍禽一一皆相识。 春情最爱画眉多,郎归好与甘蕉食。 【注释】 1.踏莎行:词牌名;又名“忆秦娥”、“惜春光”。 2. 鹦鹉称哥:鹦鹉能学人言。 3.白鹇(xián):一种野鸽,其羽毛洁白如雪。 4.纤指:细长的手指甲。 5.花片:指花瓣或花蕊。 6.双飞翼:指鸳鸯。 7. 珠娘:女子的美称。
【注释】 1. 踏莎行:词牌名。 2. 赠友(壬午):赠给朋友的诗歌,壬午是宋代淳熙七年(1180年)。 3. 渴咽榴浆:口渴时喝下石榴汁。榴浆,石榴汁。 4. 饥餐桂蠹:饥饿时吃下桂树蛀虫。桂蠹,桂树的蛀虫。 5. 耳边松枝长疑雨:耳畔听来松枝上仿佛有下雨的声音。 6. 柴门一线逗秋光,千崖万壑窗棂度:柴门只有一线透出秋天的阳光,千山万岭透过窗户的格子看出去。 7. 樵梦初成,南华新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舜民的《踏莎行 望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瓦雀鸣春,窗鸡报晚。 注释:瓦上的麻雀正在鸣叫,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屋前的公鸡报晓,告知人们夜晚已经过去。 2. 卷帘薄雾笼幽草。 注释:打开窗帘,淡淡的雾气笼罩着幽静的草地。 3. 山家正在望甘霖,鸠啼屋角听来好。 注释:山间的人家正在期待甘霖的降临,而鸠鸟在屋角的啼叫让他们感到愉悦。 4. 润叶愁微,沾枝恨小。
踏莎行 题明叶绸鸳鸯梦传奇崇祯丙子刻本 英宪传经,光威联句。 一家词赋堪千古。 谁知中女更多才,铜驼别有伤心处。 紫玉成烟,红箫未谱。 一痕断砚留眉妩。 仙盟佛证总无聊,薰风独据珊瑚树。 注释: 1. 英宪传经,光威联句:指的是明朝的英宪和光威等人通过传播经书和诗词来传承文化。 2. 一家词赋堪千古:指这些词赋作品流传至今,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3. 谁知中女更多才:意在感叹女性也有才华
踏莎行 其六 咏镜 香压彤奁,光迎罗幌。圆冰背结盘螭样。一泓秋水碧如烟,谁教移向妆台上。 脉脉相看,盈盈难傍。影娥池畔凭阑望。妆成双镜照明帘,扶渠并蒂波间漾。 注释: 香压彤奁(yīn):香气扑鼻,好像压在红色的奁盒上一样。彤奁,红色奁盒,这里指镜匣。 光迎罗幌(huǎng):光线迎着罗帐的幌子。 圆冰背结盘螭样:圆形的镜子背面雕刻有盘曲的龙鳞形状。 一泓秋水碧如烟:一池清水碧蓝如烟波。
【注释】 烟雨清明:烟雨蒙蒙,清明时节。 烟花上巳:上巳节的烟花。 楼台四百:南朝时建康城有四百座楼阁。 丽人行:美女行走。 干卿何事:你为何要来? 梁陈故迹:指南朝梁、陈两代的遗迹。 销魂死:使人魂魄销散至死。 禁烟时节:清明节。因禁火寒食,人们不生火取暖,故称。 含情思:含有思念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秦淮风光的词作。作者借清明时节的景色抒发了怀古伤今的情感。全词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 其一:第一首。 寄曾道扶魏子存:寄赠给曾道扶、魏子存。 芳树秦城,春流蜀栈:春天里,秦城的芳草如茵,蜀栈的江水潺潺。 蚕丛西望愁无限:从西边眺望,无尽的忧愁。 铜梁阁外杜鹃啼:在铜梁阁外听到杜鹃鸟的啼叫。 嘉陵江上行人饭:在嘉陵江上赶路的人吃饭。 远道萦纡,春光婉娩:路途遥远曲折,春日阳光温暖柔美。 锦江鱼杳淮南雁:锦江里的鱼儿看不见了,淮南那边的鸿雁也看不见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泌的《踏莎行·其五和云间诸公春闺》中的一句。下面我将逐句进行翻译并附上注释、赏析。 燕补新巢,花开旧树。(燕子筑了新巢) 经时不到南园路。(很长时间都没有去南边的小路) 水晶帘额又斜阳。(在斜阳映照下水晶帘子微微倾斜) 风前阵阵飘香絮。(风中飘散着阵阵香气的柳絮) 已怕春来,又愁春去。(既害怕春天的到来,又害怕春天的离去) 锦屏绣幞留春住
诗句:芍药红酣,蘼芜碧聚。罗帏难把春寒护。 译文:芍药盛开得正艳,蘼芜草绿得像碧玉一样聚集在一起。但罗帐难以抵御春天的严寒。 注释:芍药:一种花卉,以其艳丽著称,常在春季盛开。蘼芜:一种杂草,其绿色可作染料,也因其生长迅速而得名。罗帏:指用丝织品制成的帐子,用以保暖和遮挡风寒。春寒:指春季的寒冷天气。 赏析:这句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注释 1 屈子离骚,史公货殖。 屈原的《离骚》和司马迁的《史记》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作品。 2. 直须一石懵腾醉。 意思是说,只要喝下一杯酒就足以让人感到迷茫和困惑。 3. 胸中五岳不能平,何人解识狂奴意。 这里用“五岳”来比喻自己的才华或志向,但觉得自己无法与其他人相比,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狂放不羁的个性。 4. 修竹弹文,绿章封事。 形容文才高超,文章如竹节般挺拔有节
【注释】 萍叶:浮萍。将圆:快要满。桐华飞了:梧桐树叶落尽,春天已过。雕梁:精美的屋梁。乌衣:指东晋时王导家族子弟所穿的黑色衣服。五侯:指权贵的家奴。春风怕拂寒闺草:怕风吹动寒闺中未绽的花草。归计:回家的计划。苕苕(zī):远行的样子。禅心:指佛家心境。帘前:指室内。修蛾:蛾眉,美女的眉毛。 【赏析】 这首词写惜别之情。上阕写春色将残,而归期尚早,因此不忍匆匆离去。下阕以佛家的禅心自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芳草刚刚发芽,梨花还没有开过,春天已经到来;“春魂已作天涯絮”,“春魂”代指春天的气息,“天涯絮”比喻春天的气息弥漫到很远的地方。 “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晶莹的帘幕仿佛是专门为谁垂下?鲜艳的花朵好像要飘上樱桃树枝一样。 “故国茫茫
【译文】 秋日的雁阵,声声哀鸣,令人愁绪无限。禁得秋风的凌厉,秋雁南飞,归心似箭。它们在云外相呼,似乎在诉说着离别之苦,但谁又能比得上它们的早归呢?锦帐被晚风带香,烛光摇曳,分外寒冷。几点漏壶声催人不睡,天还未亮,只有庭院中那明亮的月光洒满地面。 【注释】 ①谒金门·闻雁:词牌名。此为小令。 ②禁得者番秋老:指秋日的雁阵。禁得:经受得住,耐得过。 ③云外南鸿音均好:南鸿:南方的大雁,泛指大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以及手法等要素。 此词是一首闺情之作,上阕写女子在闺中绣花,下阕写女子在春雨的滋润下独自伤怀。全词以“绣床针线”和“落花芳草”为景,以“细风”“雨纤纤”为事。“细风时拂两眉尖”一句,写女子在绣花时的神态,表现了她的细心、专心,也表现了她内心的孤独。下句“绣床针线几曾添”一句,写女子在绣花时的心事
已试华灯照锜筵。渐添奇巧斗新悬。 明月似嫌芳景速,不轻圆。 佳节最怜前一日,旧欢长算几何年。 可惜金吾犹禁夜,促游鞭。 译文: 华灯初上,璀璨的灯火映照着宴会的席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用新奇的设计悬挂灯笼,增添节日的气氛。明月仿佛觉得美景太短暂,不愿意轻易地圆满。在佳节之中,我特别喜爱前一天的时光,因为那时的欢乐和回忆是那么的珍贵,难以计数。然而,遗憾的是,尽管夜晚宁静
南唐浣溪沙十五夜 译文:温暖的春风拂过大地,夜晚的和气让人感到舒适。我穿着红色的春衣在花间漫步,轻轻地试穿那柔软的罗衣。月光如同美人般慵懒,想要入睡却难以入眠。月亮映照在水面上,形成美丽的波纹。 我不愿跟随香气四处飘散,去看那繁花似火的灯火。我自编一曲新调,独自欣赏笙歌的乐声。半倚着流霞,喝三两杯酒,不需要太多。 注释: 1. 暖浅寒轻夜气和:指温暖而柔和的夜风,给人一种舒适的感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