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年年愁里度。知否春来,便是愁来处。骢马不归庭院暮。小屏风外江南路。
斜抱银筝金粟柱。掩抑哀弦,羞涩弦中语。谁劝流莺声且住。抛钱重卜归期误。

译文:

每年春天我都会在愁绪中度过,你是否知道,每到春天的时候,我的愁绪就跟着来了。我骑着马不回来,庭院里已经日暮了。我在小屏风外面的路上,看着那江南的路。

斜抱着银筝,用金色的弦柱。掩抑着哀婉的歌声,羞涩地唱出了弦中的词句。谁劝流莺停止歌唱呢?还是把抛下的金钱再卜一下回家的日期吧。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作。上片首句点出“年年”二字,总写自己每逢春天便愁绪满怀,下句则以“知否”、“便是”二句反诘,表明这种情愫并非无端,乃是由于春光明媚、花红柳绿之故。三句承上启下:“骢马不归”既指马不归来,也指人不归来,言外之意,实是人不如马。四句写景:“庭院暮”与“江南路”,都是春日黄昏时的景象。这两句写景,意在引出下文抒情。

由景入情。“斜抱银筝”,写女子倚窗而坐,手执银筝,情思缠绵。“掩抑哀弦”、“掩抑”即抑制,“哀弦”,指弹拨乐器上发出悲哀的曲调。“羞涩弦中语”,指弹琴时声音低沉含蓄,含而不露,有羞涩之情。五句写女子弹唱,六句写她所唱的是“谁劝流莺声且住”。七句写弹唱内容,八句写她向流莺求教,希望它能劝说自己不要抛掷钱币占卜未来。这里,作者巧妙地将流莺拟人化,使之成为女子的听众和倾诉对象。最后一句“抛钱重卜归期误”,既是对前面所说“谁劝流莺声且住”的回答,又是对流莺的责问:你为何还要劝告她抛掷钱币占卜归期,难道就不能帮她解除烦恼吗?!这一问一答,表现了女子对归期的焦虑与期待,也表达了她对春天的留恋。全词语言清丽,情真意切,生动传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