朅来闲眺,恰天风御我,穿云而上。昨夜山中新雨过,万壑千岩奔放。清不迷烟,白还若霰,一涧潺潺响。衣襟沾湿,扑来诗思飞荡。
亭外鸟唤醍醐,堪同觞咏,好和归樵唱。石壁为屏苔作席,更有松阴如帐。林果供肴,岩泉酿酒,也可充吟脏。山灵休笑,尘外谁是清旷。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要求筛选诗句,并结合注释和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赏析。本题中,第一句“朅来闲眺”,意思是我闲来无事登高远眺;第二句“恰天风御我”,意思为恰好天空之风把我引领着;第三四句是说昨夜山中新雨过,万壑千岩奔放;第五六句是说清不迷烟,白还若霰,一涧潺潺响,衣襟沾湿,扑来诗思飞荡;第七八句是说亭外鸟唤醍醐,堪同觞咏,好和归樵唱;第九十句是说石壁为屏苔作席,更有松阴如帐;第十一十二句是说林果供肴,岩泉酿酒,也可充吟脏。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
(1)闲来无事登高远眺。
(2)天空之风引领着我。
(3)昨夜山中新雨过,万壑千岩奔放。
(4)清不迷烟,白还若霰,一涧潺潺响。
(5)亭外鸟唤醍醐,堪同觞咏,好和归樵唱。
(6)石壁为屏苔为席,更有松阴如帐。
(7)林果供肴,岩泉酿酒,也可充吟脏。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词。词人闲居无事之际,登山望远,欣赏大自然的秀美风光。全词以“桃源涧”为中心,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
上阕起笔即点出了“闲眺”之乐。“朅来”二字,表明词人此时的心情。“天风”二句承之以“穿云而上”,形象地勾画出词人的登山情景。“昨夜山中新雨过”,则说明词人观赏的是刚刚经过一夜雨洗的山水。“清不迷烟”,“白还若霰”,写出了山涧水声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衣襟”二句写自己与自然的亲昵关系。“亭外”三句写自己与山林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醍醐”一词,在佛教中有特殊含义:指佛家所说的甘露,喻指佛法或佛经等。“堪同”二字,表明自己与山林之间的友好关系。“石壁”二句,写自己在山中的所见所感,“松阴”,松树的荫凉,这里借代山林之美。“亦可充”,表明自己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之情。
下阕继续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感。“林果供肴”,说明山中林木繁茂,果实繁多,可以供人们品尝。“岩泉酿酒”,则是说山中岩石众多,泉水甘甜,可以用来酿酒。“也可充吟脏”,说明自己可以在山林之中吟诗作文,抒发情怀。最后两句,写词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全词通过对桃源涧周围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词人热爱自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