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是秋光欲暮时,疏疏黄叶遍寒枝,轻烟淡霭不成丝。
一觉直应嫌梦短,三更已自怯归迟,弥天风露我何之?
【注释】
渐:逐渐。
欲暮时:快要日暮时。
疏疏:稀疏的样子。
黄叶:指秋天的树叶。
寒枝:秋日里冷风中的树枝。
轻烟淡霭:淡淡的云气。
不成丝:不浓密,没有形成雾。
一觉直应嫌梦短:一觉醒来,觉得时间过得真快。
直:通“值”。
三更:深夜十二点到一点,古代以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已:止。
自怯归迟:自己害怕回家晚。
弥天:满天,满天空。
我何之:到哪里去呢?
之:往,去。
赏析:
这首小词描绘了深秋夜晚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上阕写景。开头两句写秋色渐深,黄叶满枝的情景。”渐是秋光欲暮时”,说明时间已经接近傍晚,而秋色越来越浓,一片萧瑟的景象。”疏疏黄叶遍寒枝”,描写了黄叶稀疏地覆盖在寒冷的树枝上,给人以凄凉之感。”轻烟淡霭不成丝”,形容微风拂过,轻烟、淡雾缭绕,但没有形成细长的雾气,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感觉。
下阕写感怀。”一觉直应嫌梦短”,一觉醒来,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仿佛刚刚醒来不久就感到梦很短。这种感受可能与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失望有关,也可能是对人生短暂、无常的一种感慨。”三更已自怯归迟”,深夜时分,诗人害怕回家晚了,因为担心被家人责备,或者有其他事情需要处理。这里的”已自”表明诗人内心已经有所顾忌。”弥天风露我何之”,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弥天风露”,形容天地间弥漫着风和露水,象征着诗人所处的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化。”我何之”,表示诗人对未来的道路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去哪里,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不确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