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曲溪廊,声声檐溜。风荷香沁红衣皱。桃笙如水毂纹平,烛奴刻遍灯疑豆。
远梦惊回,添人僝僽。萧萧飒飒搀清漏。寻常已是不堪闻,如何更值黄昏侯。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踏莎行》是此调的别名。
曲曲溪廊:曲折的溪岸廊道。
声声檐溜:屋檐滴水的声音。
红衣皱:荷花红色,因风吹而皱。
桃笙:用桃花制作的笙。
水毂纹平:水波纹像车轮一样平铺开去。
烛奴:指蜡烛。
灯疑豆:灯火摇曳的样子。
远梦惊回:远在梦中醒来。
萧萧飒飒:形容风声。
搀清漏:掺和着清冷的漏声。
寻常:平常、一般。
不堪闻:听不得。
如何更值黄昏侯:为何还要承受傍晚时分的凄凉?侯:古代对君王的尊称,这里指傍晚时分。
【译文】
曲折的小河两岸廊道上,风一吹过荷叶,发出沙沙的响声。那荷花的芳香沁入衣衫,使人感到红衣都有点皱了。桃花做的笙如流水般悠扬,灯光摇曳好像车轮在移动。
梦中被风吹醒,令人心神不宁,身体感到不适。听到萧萧飒飒的风声,又掺合着清冷的漏声。平常的日子已经难以忍受,为何还要承受傍晚时分的凄凉?
【赏析】
这首词写春日游园所见所感,表现了作者春日游园的惬意心情及对时光易逝的感叹。全词语言明快晓畅,风格清新自然。
上片起首二句写园内环境。“曲曲溪廊”三字勾勒出一幅曲折的溪边长廊图,给人以幽静之感。“声声檐溜”则点出了檐下流水潺潺之声,增添了几分生气。“风荷香”一句以“荷”喻人,既写出了风中荷花飘香,也表达了作者赏花之乐。
下片写游园时的感受。“远梦惊回”四句,由外到内,从听觉写到触觉,由视觉写到嗅觉,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阵风吹来,梦中惊醒,心绪烦乱;荷花红衣微皱,仿佛被风拂动;“桃笙如水”,暗示了春风拂动水面泛起的涟漪;“烛奴刻遍灯疑豆”一句,描写出室内烛光摇曳,烛泪滴落如同棋子一般的情景。
“远梦惊回,添人僝僽。”这两句进一步抒发了游园时的感慨。梦中惊起,心中不快,加上游园时的种种感受,让人心生惆怅,倍感孤独。
“萧萧飒飒搀清漏”一句承接上文,描绘出夜晚的景色:风中传来清冷的漏声,与周围寂静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寻常已是不堪闻,如何更值黄昏侯”则是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他感叹自己已到了不能忍受黄昏时分的地步,此时更应珍惜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