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里送秋光,不管愁人怕。偶向梧桐树底行,一叶当头下。
风起小池寒,露湿莲房卸。引勤当年旧性情,无数悲秋话。

卜算子

暗里送秋光,不管愁人怕。偶向梧桐树底行,一叶当头下。

风起小池寒,露湿莲房卸。引勤当年旧性情,无数悲秋话。

注释:

  1. 卜算子:古代一种占卜的方法,这里指代作者的词牌名。
  2. 暗里:悄悄地,不为人知。
  3. 秋光:秋天的气息或景色。
  4. 不管:不顾,不考虑。
  5. 愁人:指那些忧愁的人。
  6. 梧桐:一种落叶树,常被用来象征秋天。
  7. 行:行走。
  8. 一叶当头下:意思是树叶从头顶落下,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9. 风起:风起的时候。
  10. 小池:小池塘。
  11. 寒:寒冷。
  12. 露湿:露水打湿了。
  13. 莲房:莲花的花萼,也用来比喻女子的裙装。
  14. 引勤:引发,促使。
  15. 当年:以前的日子。
  16. 旧性情:过去的本性或习惯。
  17. 无数:很多。
  18. 悲秋话:与秋天相关的话语或情感。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对秋日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在秋季时的情感和感慨。

词的开篇“暗里送秋光,不管愁人怕。”表达了一种默默无闻却又无处不在的秋天气息,它无声无息地送来了秋天的讯息,但并不顾及那些忧愁的人们。这里的“暗里”二字,既形容了秋天的悄然而至,也暗示了作者对于这种变化的内心感受是隐秘且不易察觉的。

“偶向梧桐树底行,一叶当头下。”描绘了词人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可能是一个安静的午后或者清晨),偶然走到了一棵梧桐树下,看到那一片叶子正从树枝上飘落下来,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这里的“偶向”二字,表现了词人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偶然间的一种遭遇。而“一叶当头下”,则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一个细节,即叶子的飘落。

接下来的两句“风起小池寒,露湿莲房卸。”进一步描绘了秋季的气候特征和自然景观。风起小池边,带来了一丝寒意;露水打湿了莲房,似乎也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冬天。这里的“风起”和“露湿”都是秋天气候的特点,同时也隐喻了词人内心的某种感受。

最后两句“引勤当年旧性情,无数悲秋话。”则是对整首词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引勤”二字,既是对前面描述的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也是对个人情感的一种引导。通过回顾那些与秋天相关的记忆和情感,词人试图唤起内心深处的某些感触,而这些感触又与“无数悲秋话”相呼应,表达了他对秋天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

这首词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对季节变化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