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泪溅。正云里凤城,轻阴催晚。老屋数椽,垂杨千丝余寒恋。穿帘来去双双燕。记前度、熏风薇馆。白头吟侣,凭高望损,故国心眼。
一片。烟芜似织,梦中路、又是江南愁满。皂帽未归,杯酒谁家啼莺唤。天风海水宫商变。漫惆怅、曲终人远。夜深邀下飞仙,暗惊塞管。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词,上片写春花飘飞,柳丝垂落,燕穿帘来去,回忆当年游宴的情景。下片写江南的烟芜如织,故国心事重重,夜深邀月,暗惊塞管。
“绛都春”,本名《绛都春令》,是北宋张先的词牌名。
“飞花泪溅”:飞花,即飞花堕絮,形容花瓣随风起舞的样子。“正云里凤城,轻阴催晚”,这两句写春花在暮色中飘飞落下,仿佛有泪滴溅落一般。“凤城”,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凤城”,古称京城,这里代指汴京。
“老屋数椽,垂杨千丝余寒恋”,这两句是说:老屋只有几间简陋的房子,院子里垂杨柳条千丝万缕,还依恋着寒冷的日子。“老屋数椽”,指旧居简陋不堪。“垂杨千丝”,“千丝”,指无数条杨柳枝条,也泛指杨柳树。“余寒恋”,犹依恋,留恋不舍。
“穿帘来去双双燕”,这两句写双飞的燕子穿帘而来,离去而去。“双双燕”是成对的燕子。
“记前度、熏风薇馆”,这两句是说:记得去年此时,你我也曾同到过薰风亭下,凭栏远眺。“熏风”,温暖的春风。“薇馆”,小别墅的意思。
“白头吟侣,凭高望损,故国心眼。”这几句是说:我们白发相依的朋友啊!登高遥望,心魂飘荡,怀念故国。“白头吟”,乐府曲名,相传为汉末女子相和诗篇。“白头吟侣”,指自己与情人。“心眼”,指内心。
“一片,烟芜似织,梦中路、又是江南愁满。”这几句写梦中烟芜似织,故乡路难行,愁思满怀。“烟芜似织”,形容春天烟雾迷蒙的景象,如同织成的布匹那样。“梦”字写出了词人因思念而作的虚幻之梦;“江南”是地名,这里泛指家乡。“愁满”,指愁绪满腹。
“皂帽未归,杯酒谁家啼莺唤。”这两句写诗人未能归来,酒家不知何处传来哀怨的黄莺歌声。“皂帽”,古代官员戴的一种黑色帽子。“未归”,没有回来。“啼莺”,指歌女。
“天风海水宫商变”,这一句是说:天风吹动海潮,吹得宫商之声变化无常。“天风海韵”,指自然界的声调。“宫商”,指中国古代音乐五音,分别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漫惆怅、曲终人远。”这两句是说:我空自惆怅,一曲终了,人却已远逝。“漫惆怅”,徒然地叹息惆怅。“曲终人散”,曲终之后人们散去。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之作,抒发其怀乡之情。全词以景入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上片开头二句写春花飘洒,柳丝垂落,燕子穿帘来去。这景象既美丽又感伤。“飞花泪溅”四字,将春天的美丽和词人的伤感融为一体。“正云里凤城,轻阴催晚”,描写出词人所见之景:云遮凤城,天气阴沉,春日将尽。这种天气和景象让人感到时光流逝,人生易老;词人因此感慨万千,心生哀愁。
词人回忆往昔游宴之事。他与心爱的人曾在薰风亭下共赏美景,倚栏远眺,心旷神怡。然而好景不长,如今他只能在梦中重游旧地,重温旧梦。词人在此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过去的美好时光与现在的孤独寂寞进行了对比,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的怀念以及对现在孤独寂寞生活的无奈。
下片开头三句写词人对故乡的思念。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回到故乡,只能在异地度过漫长的时光。他的心中充满了忧愁,就像笼罩着浓雾的天空一样。词人用“烟芜似织,梦中路、又是江南愁满”来形容这种忧愁的心情。这里的“烟芜”指的是故乡的景色,而“梦中路”则暗示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写词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词人无法回家看望朋友,只能在酒家中听到黄莺的啼叫。词人感叹自己的孤独,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通过对春花飞落、柳条垂落、燕子穿梭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寂寞生活的感受。词人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表达,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