糁径杨花逐马蹄。夜来风雨总凄迷。东皇此去无消息,南国而今易别离。
凭望眼,托灵犀。最怜何事在眉低。知情芳事匆匆遇,怕听青山杜宇啼。
鹧鸪天
糁径杨花逐马蹄。夜来风雨总凄迷。东皇此去无消息,南国而今易别离。
凭望眼,托灵犀。最怜何事在眉低。知情芳事匆匆遇,怕听青山杜宇啼。
注释:
- 糁径杨花: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
- 东皇:指司春之神东君(春神)
- 凭望眼:依靠着远望的眼睛
- 灵犀:传说中犀牛角有感应灵异之气,所以以“灵犀”代指心灵相通
- 最怜:最喜欢
- 情芳事:指美好的爱情或事物
- 青山杜宇啼:山中的杜宇鸟叫声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离别相思的抒情小令。上片写景寓情,下片直接抒情,全词语言朴素,风格清新自然。
开头两句:“糁径杨花逐马蹄。夜来风雨总凄迷。”意思是说,路旁的杨柳絮被风卷到马蹄前,而夜来的风雨又总是让人感到凄凉迷茫。这两句描绘出一幅春日黄昏、风雨交加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这里的“糁径杨花”和“风雨总凄迷”都是用来衬托主人公的情感状态。
接下来的句子:“东皇此去无消息,南国而今易别离。”意思是说,司春之神东君已经离去,无法得知他的消息,而南方的国家现在也容易让人产生别离之情。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东君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离别的忧虑。东君是春天的象征,他的离去让大地显得寂寥;而南方国家因为气候的原因容易使人产生离别之感,这也暗示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凭望眼,托灵犀。”是说,我依靠着远望的眼睛,寄希望于心灵相通。这里的“灵犀”是指犀牛角有感应灵异之气,用以比喻心灵相通。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思念,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最后两句:“最怜何事在眉低。知情芳事匆匆遇,怕听青山杜宇啼。”意思是说,我最怜爱的是那些因离别而忧伤的人,他们的心情如同草木般脆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且,每当听到山中的杜宇鸟叫声,我就会感到害怕,因为它们的啼叫声似乎在提醒我们生命的短暂和离别的痛苦。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抒发离别的相思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离别、相思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