衫袖怯,晚来风。到梧桐。初月碧,断霞红。雁儿痴,排甚字,碍长空。
千种字,一函封。在书中。和雁说,为奴通。但人归,奴不负,谢伊功。
【注释】
①思远:即“思归”。
②衫袖怯:衣衫衣袖因寒冷而发抖。
③晚来风:傍晚的凉风。
④梧桐:一种树,叶子秋天变红。
⑤雁儿痴:雁群在天空中飞行时很痴情。
⑥排甚字:排列着什么字。
⑦碍长空:阻碍了天空的飞翔。
⑧千种字:形容文字繁多。
⑨一函封:一封书信。
⑩书:书信。
⑪和雁说:与大雁交谈。
⑫奴通:被书信所感动。
⑬人归:行人归来。
⑭负:辜负,有违。
【赏析】
此诗是一首别致的咏物诗。诗中以雁为友,通过它来抒发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用笔简练,构思巧妙,把雁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富有诗意,令人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首句“衫袖怯,”点题。诗人穿着单薄的衣服,因为寒冷而颤抖不已;次句“晚来风。”点明季节和时间。这两句写诗人因寒冷而颤抖,因傍晚的凉风而更觉寒冷的情景;第三句“到梧桐。”写诗人到达目的地后,发现梧桐树已到了秋天,树叶已经变红了。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树木仿佛有了生命,能感知季节变化,从而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深秋时节的景象;第四句“初月碧,断霞红。”写诗人看到月亮刚刚升起,霞光万丈,色彩斑斓。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初升的月亮比作碧绿的叶子,将绚烂的晚霞比作红色,形象生动。
第五句“雁儿痴。”写诗人看见成群的雁儿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十分痴情。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雁儿以人的情感,使其仿佛有了情感;第六句“排甚字,碍长空。”写诗人看到雁儿们排着队飞向高空,似乎在排着什么字或符号。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雁儿的飞翔动作比作在排着字或符号;第七、八句“千种字,一函封。”写诗人看到雁儿们的飞翔动作,仿佛排着成千上万个字,而且每只雁儿都像是一封信件,都被装进了信封里。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雁儿飞翔的动作夸大了许多倍,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第九句“在书中。”进一步描写了雁儿飞翔时的动作,好像它们正被书信所感动,无法自拔;第十句“为奴通。”写雁儿们仿佛是被书信所感动,无法自拔。这里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把雁儿想象成了书信中的主角,仿佛是被书信所感动、驱使,无法自拔。
第十一句“但人归,”写诗人想到自己的亲人一定会回来的。这里的“但”表示转折,说明诗人此刻的心情由担忧转为欣慰;最后一句“奴不负,谢伊功。”写诗人感谢雁群的功劳,因为没有了雁群的帮助,他的亲人就不会回来。这里的“奴”表示谦称,把自己比作信使,而把雁群比作了信使;而“伊”则指代自己的亲人;“功”表示功绩,指代雁群的功绩。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雁群的作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雁为友,通过它来抒发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构思巧妙,富有诗意,令人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