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读易,便北山土窟,高眠真足。身外无多要置顿,床上之书连屋。十顷筼筜,挫廉颐志,好拟逃于竹。蓬蒿满宅,未荒还有松菊。
最是此事难期,天公之判断,吾曹方酷。何物书生而妄冀,如此容容多福。二顷田无,三间屋老,羊也籓空触。一头牛在,露车故堪常宿。
【译文】
弹琴读《易经》,便在北山土窟里,高眠真足。身上无多东西要置顿,床上之书连屋。十顷筼筜,挫廉颐志,好拟逃于竹。蓬蒿满宅,未荒还有松菊。
最是此事难期,天公之判断,吾曹方酷。何物书生而妄冀,如此容容多福。二顷田无,三间屋老,羊也藩空触。一头牛在,露车故堪常宿。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
讯孙豹人移居:询问孙豹人(作者)移居之事。讯,问;居,住。
便北山土窟,高眠真足:便指“就”的意思,即就在那北山土窟中高眠真足。土窟:山洞。高眠真足:安适地高眠。
身外无多要置顿,床上之书连屋:身外无多,意谓没有太多东西可以放置。置顿:放东西的地方。床上之书连屋:床上的书堆满了整个屋子。
十顷筼筜,挫廉颐志,好拟逃于竹:十顷,面积单位。筼筜(yun dan),一种树木的通称,这里指竹子。挫,磨。廉颐志:磨砺心志。好拟逃于竹:好想逃到竹林中去。
蓬蒿满宅,未荒还有松菊:蓬蒿满宅,形容家里很乱。未荒:还没有被荒废。
最是此事难期,天公之判断,吾曹方酷:最是,最为重要的事。此事难期:这件事难以预料。天公之判断:上天的安排。吾曹方酷:我们正处在困境之中。
何物书生而妄冀,如此容容多福:什么读书人竟然妄想得到幸福呢?容容:安然的样子。
二顷田无,三间屋老,羊也藩空触:二顷田无:没有二顷的田地。三间屋老:三间的屋子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羊也藩空触:羊圈也被破坏了。
一头牛在,露车故堪常宿:一头牛在,表示生活还可以勉强维持。露车故堪常宿:露车可以作为临时住所。
【赏析】
本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词人孙豹人(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所写。此词上片描绘了一个幽静清雅的隐士形象,下片表达了对这位隐居者生活的关心与同情。
首句“弹琴读易”,表明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他喜欢在山林之间弹琴吟诗、研究《易经》。“便北山土窟,高眠真足”则进一步描写了他的居所。这个居所位于北山之上的一个洞穴之中,环境清幽,十分适合居住。“身外无多要置顿,床上之书连屋”两句则是说他虽然生活简朴,但是书籍丰富,足以让他安心居住。
接下来的句子“十顷筼筜,挫廉颐志,好拟逃于竹”则描绘了他对于自然的喜爱和追求。他喜欢坐在书房里读书写作,同时也喜欢在竹林中度过自己的闲暇时光。这里的“挫廉颐志”和“好拟逃于竹”分别指的是磨砺心志和向往自然。
他的这种生活方式并没有给他带来预期的幸福,反而让他处于困顿之中。“最是此事难期,天公之判断,吾曹方酷”两句则是对他命运的无奈和感叹。他认为这件事情很难预料,就像上天的安排一样,而他却正在经历着困苦的境地。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词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何物书生而妄冀,如此容容多福”,“何物书生”是对自己的身份自嘲,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世俗功名的追求。而“容容多福”则是一种无奈的叹息,表示他虽然生活艰难,但是却能够安然度过。“二顷田无,三间屋老,羊也藩空触”、“一头牛在,露车故堪常宿”则分别描绘了他生活的窘迫和简陋,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于生活的坚韧和乐观。
整首词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环境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位隐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它既是一首田园诗,也是一篇山水画,更是一幅人生哲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