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点归鸦,一江流水,织成片片离情。蒲帆高挂,偏带夕阳轻。回首来时旧路,凝望处、隔岸山青。青山外、寒林落叶,去雁两三声。
长亭。人别后,疏灯明灭,孤枕凄清。恨征途愁醉,酒也难醒。何处悲笳乍起,荒村里、匹马人行。城头上,晚钟敲断,新月淡初生。
【注释】
丁未:农历九月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之极,所以重阳节又称为“双九”。
赭(zhě)山:在今安徽芜湖。
中:指中间。
织成片片离情:像织布一样,把一片片的思愁织成了一幅画。
蒲帆:用蒲草做成的帆。
寒林落叶:指秋天树木凋零的景象。
长亭:设在路旁的亭子,供人休息和饯行的地方。
疏灯明灭:灯光时明时灭。
孤枕凄清:孤单寂寞,凄凉冷落。
悲笳(jiā):悲怨的笛声。
荒村:荒芜的村落。
匹马人行:一人骑马行走在荒凉的道路上。
【赏析】
此词为宋代词人王之道所作,写于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词中的“怀中诸友”是作者的朋友,他们一同登上赭山,共赏秋色。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上阕描写登高所见之景。起首三句写乌鸦归巢、大江流水,将作者的离愁别绪织成一幅幅画面。接着写夕阳西下,船帆高挂,作者独自回首,遥望远方。此时,他想起了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心中涌起了一种孤独和惆怅。
下阕写与友人离别后的感受。“长亭”四句,写朋友离别后的孤独与凄凉。“疏灯明灭”形容夜晚的寂静;“孤枕凄清”则描绘出作者独自一人时的寂寞。“恨征途”两句,进一步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何处悲笳乍起”一句,则暗示出作者对朋友的担忧。末二句,写诗人在荒村里骑马前行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充分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