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西流,双星初会,填河佳节。绛烛高烧,湘帘暮卷,歌舞当筵设。宾朋胶漆,披襟引满,领取澹云新月。暑将残、秋光一片,先到凤城双阙。
针楼儿女,竞陈瓜果,自笑吾生全拙。急管繁丝,好天良夜,莫问萧萧发。周郎在座,伊凉悲壮,千古风流堪接。叹刘项、纷纷蚁战,英雄销歇。
永遇乐·九日
【注释】大火:星名,即心宿。古人以二十八宿配五行,火属火,故称“大火”。西流:向西流动,喻指太阳。双星:指两颗恒星。初会:初逢。填河:银河横亘于北方天空。黄河在此处指银河。佳节:节日,这里指重阳节。绛烛:红色的蜡烛,比喻秋光。湘帘:湘妃竹做的帘子。暮卷:傍晚收起。歌舞:宴会上的娱乐活动。宾朋:客人和朋友们。胶漆:黏合剂,比喻朋友关系。引满:斟满酒杯。领取:欣赏、品味。澹云:淡云,形容秋天的云彩。新月:新近出现的弯月(农历每月十五日)。暑将残:暑气将尽。秋光一片:指秋季的景象。先到凤城双阙:指重阳节登高之习俗。凤凰山为南京城北的名山,故称“凤城”。凤凰山有双阙亭,是古代帝王登临宴饮之所。
赏析:此词上片写重阳节的盛况,下片则抒发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之情。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清雅,情感深沉,富有艺术感染力。
永遇乐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作于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当时辛弃疾任福建提点刑狱公事兼知南剑州,正逢其家乡过重阳节,因此写下了这首词来纪念这个传统节日,并寄托自己的情怀。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的佳作,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而且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历史感怀。词中描绘了一幅热闹而美丽的重阳节景象,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和社会发展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