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重阳,漫天清露珠垂。听鸣秋、千林黄叶,飙飙寒色侵肌。也记起、玉妃贴鬓,也记起、青女低眉。三径萧疏,千株冷淡,不随春艳斗妍奇。正好趁、持螯把酒,风趣算偏宜。满头插,粉花玉蕊,错认酴醾。
向园林、秋光渐老,傲霜挺秀相依。有宫人、乍吟愁赋,有倦客、重咏新诗。旅邸情怀,柴桑伴侣,颓然野鹤旧容姿。忍守著、孤标晚节,知遇雁来时。西风紧,归来彭泽,检点疏篱。
【注释】
多丽·白菊:词牌名,《多丽》是词的一种格式,由唐教坊曲《婆罗门引》演变而来,因词的句末有七字而得名。又名“大定乐”。
乍:突然,忽然。
清露珠垂:晶莹的露珠。
也记起、玉妃贴鬓,也记起、青女低眉:用典故。玉妃,指杨贵妃。传说唐玄宗为讨得杨贵妃欢心,曾令方士在七月七日长生殿上用金钗划地取露,滴入杨妃口中,使她醉倒。青女,即青女降,相传为月神名。
三径萧疏:形容园林中小路荒凉,无人走动。
千株冷淡:形容菊花盛开时景象。
风趣算偏宜:比喻人的性格独特,与众不同。
粉花玉蕊:比喻白色的菊花花朵像粉妆的花和玉琢的蕊一样美丽。
酴醾(tú mí):一种花名。
向园林、秋光渐老,傲霜挺秀相依:形容菊花盛开时景色。
宫人、乍吟愁赋:指宫女们因失宠而哀吟愁赋。
倦客、重咏新诗:指诗人自己因仕途失意而感慨地写新诗。
旅邸情怀,柴桑伴侣,颓然野鹤旧容姿:形容诗人独自在异地生活时的感受,像柴桑一样的伴侣,又像颓废的野鹤一样自在自得。
孤标晚节:指诗人晚年坚持自己的品格。
知遇雁来时:指诗人得到赏识和重用的时候。
西风紧,归来彭泽,检点疏篱:指诗人回到家乡后,秋风渐紧,他检阅着疏篱下的菊花,感慨万千。彭泽,地名。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描写了深秋时节菊花盛开的景象及其所抒发的感慨。全词以菊花作为主要意象,借菊抒怀,寄寓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首句“乍重阳”交代了时间背景,“漫山遍野都是菊花”,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接着,“满天清露珠垂”写出了菊花盛开时的景象,晶莹的露珠挂满枝头,宛如珍珠一般,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接下来两句,作者运用典故,通过“玉妃”、“青女”等象征性的事物,表达了对杨贵妃的怀念之情和对高力士的讽刺之意。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菊花盛开时的景象。菊花傲霜而立,不畏严寒,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量。同时,菊花也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精神。这里的“三径萧疏”和“千株冷淡”分别描绘出菊花生长的环境与状态,展现了菊花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这美好的画面却无法掩盖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因此,词人转而感叹:“正好趁、持螯把酒”,表示自己要借此机会享受秋天的美味佳肴和美酒佳酿。这里的“持螯”是一种古代饮酒的方法,将螃蟹放在手心里,用嘴去夹它,然后慢慢品尝。词人的这句词表达了他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紧接着,词人又回忆起自己曾经与宫女们共度的时光,以及那些因失宠而哀吟愁赋的宫女们。这些回忆让词人感受到了世事无常,人生短暂,同时也激发了他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最后几句,词人再次回到菊花的主题上来。他感叹道:在这秋风渐紧的时刻,词人回到了家乡,看到了那些疏篱下的菊花。这些菊花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和经历,同时也寄托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
这首词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无奈。词中的菊花既是一种自然景物的象征,也是一种情感寄托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