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萧疏放,重阳风雨哀。
登高何处是,白雁故飞来。

【注释】

  1. 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2. 萧疏:形容菊花开放不密集,稀疏。
  3. 风雨哀:形容风雨中的景象凄清、悲凉。
  4. 登高:登上高处,这里指登山或登高远眺。
  5. 白雁:白色的大雁,这里泛指迁徙的鸟群。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九日》,是一首描绘重阳节景象的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感慨之情。

第一句“黄菊萧疏放”,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黄色菊花盛开的景象,用“萧疏”来形容菊花开放的不密集,给人一种稀疏而孤独的感觉。这里的“萧疏”一词,既形容菊花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感慨之情。

第二句“重阳风雨哀”,诗人接着描述了重阳节时风雨交加的景象。这里的“风雨哀”不仅表达了天气的凄凉,也反映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无奈和忧伤。

第三句“登高何处是”,诗人在经历了风雨之后,开始寻找登高的地方。这里的“登高”指的是登山或登高远眺,是古人在重阳节常做的事情。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诗人却不知道该去哪里登高远眺,这种迷茫和失落的情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句“白雁故飞来”,诗人在寻找登高的地方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一群白色大雁从远方飞来,这是重阳节常见的景象。这里的“白雁”象征着迁徙的鸟群,寓意着生命的轮回和时间的流转。而诗人在看到这一景象后,感到一种莫名的欣慰和喜悦,因为这意味着生命还在继续,时间还在前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感慨之情,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重阳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