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签文亲自写。恨被邻娃相惹。莫把红绫扯。簪花学得夫人者。
年年待阙鸳鸯社。多半前生误也。事急相随且。昏黄绣佛持般若。
【注释】:
庚寅年,指南宋理宗淳祐四年。本意,指作者与妻子的情事。三百签文,即婚约。“三百”是虚数,实指三百六十日。“写”,书写。“夫人者”,“者”通“之”。《庄子·盗跖》:“然儒者称曰人胜其天。”《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汉书·高帝纪》有“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之句。“学得”,学习。“红绫”,红色生绢。“莫把”,不要。“簪花”,插花。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饰,多用玉簪、金钗等物装饰头发。“夫人”,指女子。“夫人者,未嫁女也”,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夫人”,指丈夫,这里用作敬词。“待阙”,待命,等待任命。“鸳鹭社”,指男女结为夫妻的社交场合,因鸳鸯鸟雌雄相偶,故用以比喻夫妇。《诗经·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朱熹集传:“风者,天地之气;雨者,阴阳之交。”《礼记·月令》:“是月也,玄鸟至,至则以成。……此节同律俱新。”郑玄注:“玄鸟,燕也,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又《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今周与二王后之姬会男女也。”“前生”,前世,前生姻缘。“事急”,事情紧迫。《般若心经》,佛经名。“昏黄”,天色昏暗不明。“持般若”,持念般若波罗蜜多咒。“般若波罗蜜多”,梵文音译,意为“智慧”,佛教语,指达到涅槃的证悟。“昏黄”二字,既形容天色,又形容人心。“般若”一词,既指佛经中的般若波罗蜜多咒,又指般若之心或般若智慧。
【赏析】: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对夫妇在封建礼法约束下无法自由恋爱的苦闷和无奈心情。
上片开头三句点明本意,表明作者与妻子的爱情关系,并说明两人感情笃深。“三百签文亲自写”一句,说明两人订下的婚约是经过双方亲自书写的,具有法律意义,不能任意改变的。这两句中有两个关键词语值得注意。一是“亲自写”。“亲自”一词强调了作者对这份婚书的重视和珍视,表明自己对此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三百签文”,这里的“三百”不是实际数目,而是象征性的虚数,表示夫妻关系长久而稳定。同时,“三百签文”也暗示着婚姻关系的严肃性和郑重性。
中间三句写夫妻之间恩爱深厚,相互扶持。“恨被邻娃相惹”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邻居小孩儿的戏弄行为的不满情绪。然而,作者并没有因此而生气,反而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妻子。“莫把红绫扯”一句,是对妻子的深情告白,表达了作者愿意为妻子付出一切的决心。这一句中的“莫把”一词,既体现了作者对妻子的尊重和爱护,又表现出他对妻子深深的信任和依赖。而“学得夫人者”一句,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一个高潮。这里,作者将妻子比作了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表达了自己对她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认同和尊重。
下片开头三句写夫妻俩每年都会相聚在一起,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这既是对他们夫妻感情的肯定,也是对他们生活状态的描述。然而,接下来的句子中透露出了一种无奈和悲凉。因为,他们夫妻二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却没有真正地融入对方的生活圈子里。他们只能通过诗词来表达彼此的情感,却无法真正地分享对方的喜怒哀乐。这种无奈和悲凉,正是封建社会下夫妻关系的缩影。
最后三句则描绘了一幅画面:夫妻二人在昏黄的灯光下,手捧佛经,默念般若波罗蜜多咒,以此来追求心灵的解脱和超脱。这里的“事急”二字,既暗示了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又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持般若”一词,既指的是他们的修行方式,又象征着他们对于人生哲理的领悟和理解。
这首词通过对夫妻二人的描绘,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在封建礼法约束下所承受的痛苦和无奈。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