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洲杜若,蔽石江蓠,荒庙幽馨惹。细花开向无人处,几点自成风雅。嫣红淡赭。是暮雨、罗裙吹化。题赠他、真本离骚,尽付湘灵写。
随意自开自谢。怅荪桡轻过,搴未盈把。断崖何处,胭脂买、空想倚舷临画。凄凉在野。谁伴汝、月宵烟夜。须异时、移缀渔庄,从楚江归也。
【注释】
①杜若:香草名。
②石:“水”字的偏旁,指江蓠、洲杜若等。江蓠,香草名。
③荒庙幽馨:庙宇荒凉,花香四溢。
④细花:小花。
⑤罗裙吹化:像雨中的花瓣一样被风吹得飘散了。
⑥离骚(shāo):屈原的代表作,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体裁。这里泛指屈原的作品。
⑦湘灵:湘水女神,传说为舜妃娥皇和女英的化身。
⑧惆怅:形容失望、失意的心情,这里指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⑨倚舷临画:在船舷上观赏风景。
⑩凄凉:冷落、寂寞。
11楚江:长江中下游一带,因屈原曾投江自尽而得名。
【赏析】
此篇咏叹江岸之草花,借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依恋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情韵悠扬,意境优美。
“沿洲杜若,蔽石江蓠,荒庙幽馨”三句,写诗人在江边漫步时所见到的景物,并由此而产生联想。“沿”是顺流而下的意思;“洲”指岸边平地;“杜若”是香草名;“江蓠”也是香草名,都是作者所喜爱之物。“荒庙”二句则是说在荒凉的庙宇之中,那幽香袭人。“荒庙幽馨”,既写出了庙宇的荒凉,又写出了庙宇内香草的芬芳。“细花开向无人处”二句,承上而来,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自己对美好的事物的依恋之情。“细花”二句是说,那些美丽的小花儿开放时,没有人欣赏,只有它们独自美丽着。“几点自成风雅”二句则是说,这些美丽的小花朵,虽然无人欣赏,但它们却自有一番风雅。“嫣红淡赭”,是说这些小花朵的颜色有红的也有黄的。“暮雨”句是说,在暮雨之中,这些小花朵被雨水打落在地上。“题赠他”,是说自己要将这些花朵送给别人。“真本离骚”,是说这些花朵很像屈原的《离骚》。“尽付湘灵写”,是说将它们全都交给湘水的女神来写。“湘灵”,即湘水之神;屈原死后,湘江上的人们常常用湘水女神的名字来称呼屈原。“真本”二字,既是说这些小花朵很像屈原的作品,又是说自己要模仿屈原的风格来写这些小花朵。“尽付”,就是完全委托的意思。“湘灵写”,就是让湘水女神来描绘这些小花朵。“随意自开自谢”,意思是说这些小花朵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生长、凋谢,完全按照自己的规律来行事。
“随意自开自谢”二句,承上而来,从自然景观转向了人事方面。“怅荪桡轻过”,意思是说,船轻轻划过水面,发出轻轻的声音,令人感到惆怅。“搴未盈把”,意思是说是说船桨还没有提起一半就停止了。这是写诗人在船上所看到的景色。“断崖何处”,是说在这寂静的江面上,什么地方才是那片断崖呢?“胭脂买”二句,是说那片断崖之上,曾经有一个女子在那里居住,她买了胭脂来涂抹自己的脸面,但最终却没有得到幸福。这两句既是写眼前所见,又是暗喻自己的遭遇。“空想倚舷临画”,“空想”二句,是说自从那女子搬走了以后,再也没有人在这里居住过了,所以再也没有人能够想象到这个地方的样子了。“凄凉”二字,既是说这里已经变得荒凉不堪了,又是说这里的景色已经变得凄凉了。“谁伴汝”,“汝”是代词,指代自己。“月宵烟夜”,是说在这个寂静的夜晚里,只有天上的月亮和地下的烟雾相伴。“须异时”,是说等到将来的时候,再把它移到渔庄去也。“移缀渔庄”,是说自己要将它移植到渔家去。“从楚江归也”,“楚江”,即长江中下游一带。“归也”,是说将它移到渔庄去了。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对江岸草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依恋之情。全篇语言清新、明快,充满了生活气息;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感情真挚深沉;意境优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