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倾向床头注。梦惊断、江南路。报到前溪新涨雨。黄莺留客,碧山拦户。且劝我、须臾住。
初阳黯淡窥松圃。膏沐遍、宵来露。莫向渔人频问渡。千重云海,万重烟树。犹见波涛怒。
【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平韵一叠韵。此词《草堂诗余正集》入“中腔”。此词为怀人之作。首句即景起兴,写天河水势汹涌。“天河”指银河。下片写梦醒后所见的景色。上半部分写日出时的景象。下半部分写梦醒后所见到的情景。“犹见波涛怒”,是说梦醒后,仍能见到梦中的江水波涛翻滚,气势磅礴。
【赏析】
此词抒写对远人的怀念之情。全词由景物引出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起首两句写银河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第三、四句以黄莺、碧山相映衬,写梦境中的佳客留饮之乐;第五、六句写梦醒后所见的景色;最后三句写梦中所见江水翻腾之状,表现了词人对远人的深深怀念。全词结构紧凑,意境开阔,情思绵密。
“天河倾向床头注”一句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语意:“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言银河倾泻如注,似在向诗人倾诉衷肠,而诗人却惊觉于枕前,不禁怅然若失。“江南路”三字既点出梦醒之后的现实处境,又暗寓着词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以下几句,词人以“报”、“拦”二字领起,将黄莺、碧山与词人联系起来,写出黄莺殷勤挽留之意,碧山阻拦行人之状,使词人顿生留连之意。“且劝我”三字,既是黄莺劝词人留饮的话,也是词人在梦境中对远方友人说的话。“须臾住”,即稍停片刻。言词人留连不忍离去,暂作停留。“梦惊断”三字,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梦醒后的情境,过渡自然。
词人接着描写日出时的景象:初升的太阳黯淡无光,窥视松柏之下。“窥松圃”、“晓露”二句,既写出日出时的景色,又暗示出词人此时的心情——清晨起来,感到有些疲倦,需要休息一下。“窥”,同“晖”,“松圃”,指松柏下的庭院。“膏沐遍、宵来露”二句,进一步描绘出词人清晨起床时所见的景象。“膏沐”,指洗头沐浴,喻指早晨。“宵来露”三字既表明时间是在清晨,又暗示出词人当时正在洗头沐浴。“夜来”、“宵来”二字互文见义,说明“宵来露”是指夜晚。
词人接着写自己的处境:“莫向渔人频问渡。”“莫”即“不要”的意思。“频问渡”三字既表明词人当时正在询问渡口的情况,又暗示出词人当时正在赶路。这里既写了词人当时所处的困境,也表达了他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为下文写梦醒后所见景色作了铺垫。“千重云海,万重烟树”二句,既描写出梦醒后所见的险阻难行的道路之广,又暗示出了词人当时的处境。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出旅途的艰难,表现出他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向往。
词人以议论的语气收结全篇。“犹见波涛怒”一句既表明了梦醒后仍然能见到梦中的江水波涛翻滚之状,又表现了词人对于远方友人的深深怀念。“犹见”一词既表明了词人当时仍然能够看到梦中的江水波涛翻滚之状,又暗示了词人当时仍然怀念着远方的友人。“怒”字既表明了梦中江水的汹涌澎湃之势,又表现了词人对于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