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卷无心读。已拼著、烧琴煮鹤,锄松砍菊。不是才人多挫折,自信生来薄福。更休说、穷途欲哭。昨夜梦中身有翼,听云边、谁唱飞仙曲。又却是,风敲竹。
人生到处难求足。最留意、炉香茗碗,山青水绿。长愿避人归净业,安得三间茅屋。便逃出、红尘碌碌。鞠育深恩还未报,频稽首、私向慈云祝。身后事,何暇卜。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人生失意的抒情诗。全诗共四句,前两联为第一段,后两联为第二段,每两句一韵,共八句,押平韵。
“把卷无心读”。这是诗人的自述,表明他读书已失去了兴趣,甚至于连读书的兴趣都没有了。这一句看似平淡,但却能引人深思。诗人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心态呢?
“已拼著、烧琴煮鹤,锄松砍菊”。“拼”是拼命的意思,说明他已经不顾一切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了。而烧琴煮鹤、锄松砍菊,则是他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付出的代价。这些代价对他来说,都是值得的,因为这是他的人生追求。
“不是才人多挫折,自信生来薄福。更休说、穷途欲哭。”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不是因为自己才华高而遭受挫折,而是生就的薄福让我走到了这一步。更不要说,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还要哭泣了。这里的“自信”、“薄福”、“穷途欲哭”,都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自嘲和感慨。
“昨夜梦中身有翼,听云边、谁唱飞仙曲。”“昨夜梦中”是一个典故,指的是诗人曾经有过的梦想,希望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而现实中他却只能看着别人唱歌,羡慕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
“又却是,风敲竹。”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我羡慕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但是我却只能在风中摇曳的竹子里听到他们的歌声。这是一种无奈的叹息,也是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人生到处难求足。最留意、炉香茗碗,山青水绿。”“人生到处难求足”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他认为无论到哪里,都很难找到满足感。而他却更加关注于生活的细节,比如欣赏风景,品味茶道等。
“长愿避人归净业,安得三间茅屋。便逃出、红尘碌碌。”“长愿避人归净业”是诗人的理想生活状态,他希望自己能够远离尘世的纷扰,归隐到一座茅屋之中,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然而这样的生活对于他来说却是一种奢望,因为他已经厌倦了世俗的生活,想要逃离这个充满喧嚣的世界。
“鞠育深恩还未报,频稽首、私向慈云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尽管我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去回报那些养育之恩,但是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到,因此我常常向慈云祈祷,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指引。这里的“鞠育深恩”指的是养育之恩,而“私向慈云祝”则是诗人表达自己的虔诚之心。
“身后事,何暇卜。”“身后事”是指诗人死后的事情,而“何暇卜”则是说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问题。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的看法,他认为生与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应该太过纠结。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生死的淡然态度。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挫折和困难,我们都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