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急。海棠红褪胭脂色。胭脂色。秋千廊外,落花狼藉。
晚妆楼上谁横笛。垂杨一树伤心碧。伤心碧。玉人何处,凤城遥隔。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又名“秦楼月”、“秋夜月”、“碧霄吟”。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一平韵。
东风急:形容春风来势很猛。
海棠红褪胭脂色:形容海棠花的颜色褪去,只剩下红色和白色。
胭脂色:指海棠花瓣的红色和白色的混合。
秋千廊外:意思是在廊外荡秋千。
落花狼藉:形容落花满地,凌乱不堪。
晚妆楼上:指女子在楼上梳妆打扮。
谁横笛:是谁正在吹笛子?
垂杨:柳树的别称。
玉人何处:美人在哪里?这里借指所思念的人。
凤城:古都长安的别名。
【译文】
东风猛烈吹来,把海棠花的红颜色褪得无影无踪,只留下胭脂色的残花。
在廊下荡着秋千,满地的落花显得非常凌乱。
在楼上梳妆打扮,是谁正在吹笛子?
只有那垂杨柳枝上挂着露珠,显得格外凄清。
美人在哪里呢?只能远远地看到长安城的城墙。
【赏析】
《忆秦娥·雨后同诸公游章华台》,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通过描绘春日里游人登台赏花的情景,表现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以及内心的孤寂感伤,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国的无限眷恋。
上片主要描写了春天里的景色和人物。“东风急”一句,用风力强劲的东风作为开篇,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的到来,同时暗示出游人的愉悦心情。“海棠红褪胭脂色”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将海棠花瓣由艳丽的红色变为暗淡的黄色,突出了春天的短暂与美丽。接着,“胭脂色”进一步强调了海棠的颜色变化,而“秋千廊外,落花狼藉”两句则描绘了游人们在廊外荡秋千、踏落花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游人们欢乐的心情。最后,“晚妆楼上谁横笛”一句,则将视角转到了楼上,一个女子正在楼上梳妆打扮,而此时却有人吹起了笛子。这一细节的设置,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下片则主要抒发了词人的内心情感。“垂杨一树伤心碧”一句,通过描写垂杨树的颜色,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忧伤之情。而“玉人何处”一句,则是词人内心的疑问,他在询问自己所思念的人究竟身在何处。最后,“凤城遥隔”一句,则将词人在想象中所见到的长安城与现实中的自己相隔遥远,进一步强化了词人的孤独与无助。
这首词通过对春日游人赏花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以及内心的孤寂感伤,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国的无限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