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清昼。好岭上探芳,堤边载酒。只玉波无恙,青山尚依旧。东风识得词人面,笑比梅花瘦。怕重来、软绿成阴,乱红飞甃。
何处笛声骤。正梦醒乌蓬,泪凝螺岫。湖水湖烟,相看断肠否。剧怜冢畔香魂杳,往事空回首。感流光、又见春归细柳。
探芳信湖上探梅,追忆君莲,用草窗韵
趁清昼。好岭上探芳,堤边载酒。只玉波无恙,青山尚依旧。东风识得词人面,笑比梅花瘦。怕重来、软绿成阴,乱红飞甃。
注释:趁着晴朗的早晨,在湖面上去探求芬芳的梅花,回忆着你(作者自指)种下的荷花,以草窗韵为题。趁清昼,趁着大好的晴天。好岭上,美好的山岭之上。探芳信,探求梅花的芳香。追忆君莲,思念你种下的荷花。用草窗韵,用《草窗词》的韵脚。只玉波,只有这碧绿的水波没有受到破坏。青山尚依旧,青翠的山峦依然如故。东风识得词人面,春风知道词人的面貌,也笑比梅花更瘦了。(此处暗含作者对往昔恋人的回忆,因为作者曾经在春天的时候,种下过一朵朵荷花。)怕重来、软绿成阴,乱红飞甃。
何处笛声骤。正梦醒乌蓬,泪凝螺岫。湖水湖烟,相看断肠否。剧怜冢畔香魂杳,往事空回首。感流光、又见春归细柳。
注释:不知道哪里传来一阵急促的笛声,惊醒了我那正在梦中的愁绪。我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禁泪水盈眶,仿佛看到了故乡的景象一样。湖上湖边的烟雾缭绕,我们只能远远地相互凝视,难道我们还能再见面吗?我真可怜你在坟墓边上的魂魄,已经飘散无踪了。往事空回首,那些往事都已经成为过去,只能在心中回味。感流光、又见春归细柳,感叹时间过得如此之快,转眼间春又回到了杨柳丛中。
赏析:这首词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咏物词。全词通过描绘湖上春景,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恋人的思念之情。上片描写词人在湖上探梅的场景和感受;下片则抒发了词人对往昔恋人的怀念之情。全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词人在开篇便描绘了湖上探梅的场景。“趁清昼”,点明了时间是在白天,而“好岭上”则表明词人选择在风景优美的山岭之上进行探梅的活动。接着,词人描述了自己与友人共饮的场景:“堤边载酒”,展现了一幅两人共赏美景、畅谈人生的画面。然而,词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继续追寻着心中的那份美好:“玉波无恙,青山尚依旧。”这里,“玉波”指的是清澈的湖水,“青山”则是指周围的山峦。词人通过对这两处景物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词人转向内心的情感世界,他回忆着与恋人共度的时光:“东风识得词人面,笑比梅花瘦。”这里的“东风”象征着春风,它能够感知词人的心事,仿佛也能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而“梅花瘦”则形象地描绘了词人的消瘦之态,暗示着他内心深处的相思之情。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词人并未就此止步,他继续展开自己的联想:“怕重来、软绿成阴,乱红飞甃。”这里,“软绿成阴”描绘了湖上的景色,而“乱红飞甃”则暗示着词人内心的伤感与失落。这些意象都与词人的相思之情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词人再次回到对往昔恋人的思念:“何处笛声骤?”这里,词人以笛声作为引子,引发了对往事的回忆:“正梦醒乌蓬,泪凝螺岫。”这句中的“乌蓬”和“螺岫”都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们分别代表了水乡和山景,象征着词人身处的环境。而“梦醒”则暗示着词人已经从梦境中回到了现实,但他的心情仍然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无法自拔。而“泪凝螺岫”则进一步强调了词人的悲伤与无助。这种强烈的对比使整首词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此词通过描绘湖上春景和内心的思恋之情,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恋人的深情厚意。全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