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翩跹,鸦头䍡𦌉,乍拳新竹。竟体深红,无端入丛绿。缃桃浸水,应昨夜、瑶池新浴。哀玉。清脆一声,引金蝉秋曲。
黄筌小幅。生自罗浮,山丹不同族。榴开似火,艳色斗三伏。可惜桐花凤去,半世耐君幽独。有赤心人在,莫惹西台痛哭。

【注释】

红衣:指桃花。凤尾:指柳条,柳叶呈凤尾形状。鸦头:指桃叶。䍡𦌉:一种植物名。“乍”通“骤”,“拳”指长出。竟体:全部。深红:指桃叶。无端:无缘无故。入丛绿:指新长出的嫩叶。缃桃:指染成黄色的桃花。水:指池塘的水。应昨夜:应该。瑶池:神话中西王母洗澡的地方。哀玉:形容声音悲凉。金蝉秋曲:即《金缕衣》,唐代教坊曲名。

黄筌小幅:指一幅画上用黄色调的画。生自罗浮:指画上的花是从广东罗浮山生长出来的。生自:指自然生长。不同族:指品种不一样。榴开似火:比喻桃花像烈火一样灿烂。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物抒怀、托物言志的作品。

首句“凤尾翩跹,鸦头䍡𦌉”,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图卷。“凤尾”是指柳树的枝条,“蝶跹”则指蝴蝶在柳枝间飞舞。接着,诗人又用“鸦头”、“䍡𦌉”来描绘桃叶的柔美,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乍拳新竹”,是说刚刚长出了新的嫩芽。“竟体深红”则是说这些嫩芽都长得非常鲜艳。这里的“竟体”和“深红”都是用来形容这些嫩芽的颜色,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诗人用“缃桃浸水,应昨夜、瑶池新浴”来描绘桃花的颜色。这里,“缃桃”指的是染成黄色的桃花,而“浸水”则表示它们已经浸泡在池塘的水里。“瑶池”则是一个神话中的地方,据说是西王母洗澡的地方。在这里,诗人用“新浴”来形容桃花经过一夜的浸泡,变得更加鲜艳。

最后一句“哀玉,清脆一声,引金蝉秋曲”,则是说这清脆的声音像是从玉器中发出的,让人想起了秋天的乐曲。这句中的“秋曲”指的是《金缕衣》这首曲子,也是唐代教坊曲名。

整首诗以咏物为主,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桃花颜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金缕衣》这首曲子的引用,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