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宵不断檐间雨。洗静阶蛩语。拥衾怯冷厌潺潺。那见荷花时候夜加棉。
江潮涨岸成飞涝。念及千畴稻。奚奴早起报溪流。已是庭前客水可通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够准确贴切,语言风格不正确,内容错误。在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时,注意从诗句中找出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句,然后结合背景和注释加以分析。比如“拥衾怯冷厌潺潺”“奚奴早起报溪流”,这些句子都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喜爱和内心的宁静。
【答案】
译文:
早晨夜晚不断屋檐上的雨声。把静悄悄的阶下蟋蟀叫声洗刷得干净。裹紧被子因怕冷又怕下雨而感到厌烦,那看见荷花的时候夜已加棉被了。
江水涨满岸堤变成飞流。想到田间一片片稻田正在生长。奚奴天刚亮就起床报告说溪水在流动。已经可以通行小船在庭院前的小河里了。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午节:端午节。
译文:
早晨夜晚不断屋檐上的雨声。把静悄悄的阶下蟋蟀叫声洗刷得干净。裹紧被子因怕冷又怕下雨而感到厌烦,那看见荷花的时候夜已加棉被了。
江水涨满岸堤变成飞流。想到田间一片片稻田正在生长。奚奴天刚亮就起床报告说溪水在流动。已经可以通行小船在庭院前的小河里了。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端午节的雨景。开头三句写雨声。“晨宵”句点明时间,“檐间”点明地点,“洗净阶蛩”一句承上启下,写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拥衾”句承上,“怯冷厌潺潺”承下,两句一气呵成,将“拥衾怯冷”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令人感同身受,同时也为下文写景作了铺垫,使后文的景色更加生动形象。“那见荷花时候”一句承上,“夜加棉”承下,两句一气呵成,既照应了上文的“拥衾”,又交代了下句中的“荷”。
“江潮涨岸成飞涝”句承接上句,“念及千畴稻”承下,三句写景,将端午时节的江潮与稻田联系起来。“奚奴”两句承上启下,写出了奚奴(即侍者)起早贪黑的工作态度。这两句既是对奚奴的赞美,也是对端午节风俗的歌颂。“已是庭前客水可通舟”句承接上文,“庭前”承上,“已是”承下,这两句写庭前的水面已经能够通航小舟,写出了作者过端午节时的喜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