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草萋萋雨露新。金盘泪满淡铜人。开关欲讼中央帝,知否人间怕见春。
耕栗里,啸苏门。娑婆劫外定中身。朝来濯发晞余目,一卷黄庭草不真。

{“诗句:江草萋萋雨露新。”}

译文:
江边的草地在春雨的滋润下,显得格外翠绿,雨水和露水让它们更加生机勃勃。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江草在春雨中的新貌,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雨后的空气清新而湿润,江草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得更加茂盛,给人一种春天到来的愉悦感。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将春天的气息传递给读者,令人仿佛置身于这美丽的自然之中。

{“诗句:金盘泪满淡铜人。”}

译文:
打开那金色的盘子,里面的泪水已经打湿了淡红色的铜人。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盘中之泪与铜人之景,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哀愁和不舍。泪水象征着悲伤与离别,而铜人则代表了曾经的辉煌与记忆。在这里,诗人用一个生动的细节,传达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无法割舍的情感。这种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弦,让人不禁对诗人的经历产生共鸣。

{“诗句:开关欲讼中央帝,知否人间怕见春。”}

译文:
我试图开启那扇门,向中央的皇帝表达我的不满或诉求,但我知道人们害怕见到春天的到来。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述一个人物的动作和心理状态,展现了他的困惑与无奈。他想向中央的皇帝表达自己的诉求,但内心深处却恐惧面对即将到来的春天。这种矛盾的心理反映了他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同时,这也暗示了社会政治的复杂性和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斗争。

{“诗句:耕栗里,啸苏门。娑婆劫外定中身。朝来濯发晞余目,一卷黄庭草不真。”}

译文:
回到耕种的村庄,吟唱苏门的歌曲,在佛教所说的“娑婆世界”之外找到了永恒的安宁。清晨起来洗涤头发,擦去眼睛,一卷《黄庭经》看起来并不真实。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人物生活环境的描述,传达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他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通过吟唱苏门的歌曲来寻找精神上的慰藉。而在佛教所说的“娑婆世界”之外,他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永恒的安宁状态。这种生活方式虽然脱离了现实生活的纷扰,但却可能缺乏物质保障和社会地位。因此,他在清晨起来时,选择洗去一身尘埃,以保持心境的清净。同时,他通过阅读《黄庭经》,试图从中获得心灵的指引和安慰。然而,尽管《黄庭经》被认为是道家经典之一,但在实际生活中它可能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困扰和问题。

{“诗句:鸡鸣肃冠服,北面拜威皇。弓剑长如在,陵园不敢忘。元年犹此日,正朔更何方。有限遗臣庶,哀思泪几行。”}

译文:
鸡鸣之时,我整理好衣冠,向威严庄严的皇帝跪拜致敬。手中的弓剑仿佛还在,但我已不敢忘记先人的陵园。新年伊始,一切都如旧,但国家的方向已经变化,我作为臣子感到悲哀之情涌上心头,泪水止不住地流下。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人物在特定时刻的情感反应和心理状态,展现了他的忠诚与哀伤。当晨鸡开始啼鸣时,他立即整理好衣冠,向威严的皇帝表示尊敬和敬仰。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国家政治局势的变化,他深感忧虑和不安。手持弓剑的形象象征着他过去的英勇和荣耀,但他现在却不敢忘记自己的先祖和亲人。面对新年的到来,他感叹国家的变迁和自己身份的转变,内心的悲痛和忧虑溢于言表。最后一句“哀思泪几行”更是直接表达了他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诗句:老得渠为第二孙,加冠还已向春元。蓝袍试拜痴翁喜,初敕题名圣主恩。”}

译文:
我已年老,成为你的第二个父亲,当我加冠的时候已经是春天了。穿着蓝色的官袍试拜这个愚蠢的老人很高兴,初赐给他敕令,显示圣上恩典。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写人物与孙子之间复杂的关系,展示了亲情和权力之间的较量。作为祖父的老辈,他成为了孙子的第二位父亲,这表明他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威。当他为孙子加冠(即正式成年)时,正值春天,象征着新生和希望。穿着蓝色官袍试拜这个愚蠢的老人,既是一种幽默的表现,也表达了他对自己智慧和经验的自信。而初赐给他敕令,显示出圣上对他个人的关怀和恩典,进一步巩固了他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