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红衰绿。迷遥望,沉沉千里烟雾。一番秋送几番愁,忍向霜天诉。纵化作、楚鸦飞去。迢迢不是天涯路。料宿草萋萋,对不断、当时望眼,白云深处。
谩倚浅碧阑干,回廊绕遍,断肠空自凝伫。月痕初上画帘旌,惯促斜阳暮。算只剩垂杨几缕。临池犹惹风姨妒。便待得、春风转,野径棠梨,奈它烟雨。
【注释】
①“霜叶”二句:指深秋时节,树叶已由绿变红,飘落如飞的片片残阳。
②“迷遥”句:形容视线模糊,望不见远方。
③“沉沉”句:远处雾气弥漫,看不清楚。
④“一番”句:指秋天的景色变化多端,一会儿是一片萧瑟,一会儿又是一片萧萧寒声。
⑤“忍向”三句:忍受不住那凄清的霜天景色,只好到天上去诉说自己的愁苦和哀怨。
⑥“纵化作”句:纵然变成乌鸦,也飞不过天涯路远的距离。
⑦“料宿草”句:料想那野草已经长满,但那时的自己已经看不见了。
⑧“谩倚”二句:空自倚靠在栏杆上,回廊绕遍,却只有自己一个人在默默地凝伫。
⑨“月痕”句:月光初照画帘时,影子刚刚映照在画屏上。
⑩“惯促”句:斜阳西下,习惯得催人早早地归去。
⑪“算只剩”二句:算只剩下几缕垂杨,在池塘边招摇着风儿。
⑫“便待得”二句:等春风一转,野径旁的棠梨树开花了,那烟雨又怎样呢?
⑬“奈它”二句:可恨的是那烟雨,将这美丽的景色笼罩住了。
⑭“野径”二句:在野径旁的棠梨树下,春天来时开满了鲜花,可那烟雾、细雨又将花事冲淡了。
⑮“棠梨”句:棠梨树,又叫杜梨,是一种落叶乔木,叶子椭圆形,花白色或粉红色,果实球形。
⑯“野径”二句:在野径旁的小路上行走。
⑰“奈它”二句:可恨的是那烟雨,将这美丽的景色笼罩住了。
⑱“棠梨”句:棠梨树,又叫杜梨,是一种落叶乔木,叶子椭圆形,花白色或粉红色,果实球形。
⑲“野径”二句:在野径旁的小路上行走。
⑳“奈它”二句:可恨的是那烟雨,将这美丽的景色笼罩住了。
【赏析】
此词写离人的相思之苦与离别之情。
起首两句写景。“断红衰绿”,指秋天树叶凋零,残阳如血。“迷遥望”三字用得传神,写出了词人的视线模糊,望不见远方的情景。“沉沉”二字写出了远处的雾气弥漫,看不清景象。“一番秋送几番愁,忍向霜天诉。”这里写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风萧瑟,草木凋零,更让人感到孤独寂寞,所以忍不住要向天空诉说自己的心事。“纵化作”、“迢迢不是”、“料宿草”三句,写出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奈。词人想象化做一只孤雁,即使飞过天涯路也难以抵达,只能独自忍受着无尽的思念和痛苦。而词人此时的心情就像那茫茫的黑夜一样看不到尽头。最后两句写词人面对眼前的美景,却无法欣赏。因为此时他正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回廊环绕,但只有自己一个人默默伫立。而月光初照画帘时,影子正好照到了画屏上,词人此时的心情也像那被风吹动的柳枝一样摇曳不定。
过阕开头两句写词人倚栏怅望的情景。“谩倚浅碧阑干”一句中“漫”字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无奈和悲凉;“回廊绕遍”一句则写出了词人的内心孤独和空虚。接下来的三句中,“月痕初上画帘旌”描绘出一幅幽静的画面,而“惯促斜阳暮”则表现出词人在黄昏时刻的孤独和寂寞感。最后三句则是词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悲哀的感叹:“便待得到春风转,野径棠梨”,“奈它烟雨”。“便待”二句表明,词人期待春风的到来,希望它能驱散周围的阴霾。然而,当春风真的到来时,那原本应该美丽无比的棠梨树却被烟雨所笼罩,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更加显得凄凉。
全词通过描绘词人眼中的美景与心中的哀愁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离别之苦的痛苦感受。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