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不展丁香结,匆匆过了春三。罗衣花下倚娇憨。玉人吹笛,眼底是江南。
最是酒阑人散后,疏风拂面微酣。树犹如此我何堪。离亭杨柳,凉月照毵毵。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情别绪的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由近及远,由实而虚,情景交融,意境幽深。“芭蕉不展丁香结,匆匆过了春三。”首句即用“丁香结”比喻愁思。此词起笔就以丁香结喻愁思,与前人多有相仿之作一样,都是以物比情,借物寓怀。但这里却不同,因为这首词的作者在写词之前,已经饱尝了离愁别绪之苦。因此,这“芭蕉不展丁香结,匆匆过了春三”一句便不是单纯地写景,而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怀。

“罗衣花下倚娇憨”,“罗衣”,指女子所穿的丝罗衣服。这句是说:女子穿着罗衣,在花下倚着娇憨的样子。“玉人吹笛”,是写她的动作;“眼底是江南”,则是写她的神态和心绪。“眼底是江南”一句,语意双关。“眼底”既可理解为眼前,也可理解为心眼中的江南,言外之意是:我眼前的江南,你心里的江南,是一样的。从全词内容看,作者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对江南美景的眷恋之情,又有对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感。“最是酒阑人散后,疏风拂面微酣。”“酒阑人散”,是写聚会的结束;“疏风拂面微酣”,是写自己的感受。“疏风”、“微酣”,都是写自己的感受。“疏风”一词,既点出了时令(春天),也点出了气候(风)。“疏风拂面微酣”,既是写自己的感受,也是写自己的心情。“疏风”二字,既点出了春风,又点出了心情。春风本是使人感到舒适惬意的,但此刻的春风却是带着寒意的。这两句词,表面上写的是自己的体感,实际上却是写自己的心感。因为这种“微酣”的感觉,正是由于离愁的缘故。“树犹如此我何堪。”这句词是说自己的处境如何艰难,难以为继。“树尚如此,我何以堪?”是说自己的处境不如树。“树犹如此”,是说树虽高大、挺拔,但终究要枯死的;“我何以堪”,是说自己的处境虽然不如人,但毕竟还有希望,还能活下去。“离亭杨柳,凉月照毵毵。”“离亭杨柳”,指的是临别时送别的亭子旁的杨柳树。“凉月照毵毵”,是写月光洒在树上的样子。这三句词的意思是:离亭的杨柳,清凉的月光照着它的影子,显得长长的、细细的。这两句词,表面看来是在写景,实际上是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作者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对离别时的依恋之情,也有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也曾分别于不同的场合写过类似这首词这样的作品。不同的是,他们的词作中都没有“离亭杨柳”“凉月照毵毵”这样优美的意象。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的词作没有像这首词一样写得那么曲折婉转而富有情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