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澹白自成村。花下不开门。春愁更与谁道,凭燕子话黄昏。
帘乍卷,觅巢痕。与销魂。问伊求处,绿草天涯,有个人人。

【注释】

梨花:白色的梨花,这里指春天的梨花。澹白:浅白色、淡白色。自成村:自然形成村庄。花下不开门:意思是说梨花盛开时,不打开门户迎人观赏。春愁:春天的忧愁;春愁更与谁道:春天的忧愁,又有谁来诉说呢?凭:靠着。燕子话黄昏:燕子在黄昏时分飞去,它们的话语是向谁说呢?帘乍卷:忽然卷起窗帘。觅巢痕:寻找筑巢的地方。销魂:形容极度悲痛或伤感。问伊求处:询问它筑巢的地方在哪里。绿草天涯:无边无际的绿色草地,在天涯海角。有个人人:有人有情人。

【赏析】

这首词是咏物词,通过咏梨花而抒发了诗人的春愁。上片写梨花之白,表现其自然之态,以喻人之高洁。下片写春情之苦,以喻人之相思。全篇借咏物抒情,言浅意深,含蓄婉转,耐人寻味。

“梨花澹白”句,点明题旨,为全词定下了基调。此句中“澹”,即平淡之意,突出梨花的素洁之美;“自成村”,则强调其自然之态,不受人为影响,纯任自然;“花下不开门”,既写出梨花的洁白,又写出梨花的傲岸不群。三句一气呵成,将梨花之白、梨花之傲、梨花之洁、梨花之自然、梨花之不羁等特征尽括无遗。

下片紧承上片“梨花”,由物及人,由实入虚,由眼前景物写到心中所思。“春愁”二字总领全词,表明这是一首咏春之作。“更与谁道”,既写出了春愁无处诉说的孤独,又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凭燕子话黄昏”,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燕子在傍晚时分归来,在暮色四合之际,飞来绕屋低徊的情状。“燕子话”,即燕子在黄昏时分归来,在暮色四合之际,飞来绕屋低徊的情景。“话”字,不仅表明燕子的鸣叫声,而且表明作者在燕子归巢时,也在思念着燕子的主人。燕子归巢,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燕子归巢时,总是伴随着主人的叮咛嘱咐,这就把人世间的真情、友情表现得活灵活现,令人感动。

过片“帘乍卷,觅巢痕”两句,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的“话黄昏”。“寻巢痕”三字,既表现出燕子对旧巢的依恋之情,也暗示出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怀。燕子归巢,寻觅巢痕,是燕子本能的反应,然而燕子归巢时,总是伴随着主人的叮咛嘱咐,这就把人世间的真情、友情表现得活灵活现,令人感动。

“问伊求处”一句,既是对前面“话黄昏”的回答,又是对下文“绿草天涯”的铺垫。“问伊求处”,既表明燕子对主人的依恋之情,又表明诗人对燕子归宿处的猜测和想象。“求处”,就是寻找归宿的地方。诗人从燕子的角度出发,设想燕子会向谁诉说它的心事呢?是向它的亲人倾诉吗?还是向朋友诉说呢?诗人没有回答,留给读者去想象。这一设问,既表明燕子对它的归宿之地十分清楚,而且也表明诗人对燕子归巢的原因有着深刻的认识。

“绿草天涯”二句,是对前面诗句的深化和拓展,也是对前面诗句的进一步升华和完善。“问伊求处”一句,既表明燕子归巢的原因,又透露出诗人对燕子归巢原因的了解。“绿草天涯”,既是对前句“绿草天涯”句的进一步拓展,又使诗的主题进一步深化。诗人以燕子归巢为例,进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飘零、四处漂泊的生活,从而更加深切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苦短和世事的无常。“绿草”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表明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追求。

这首词通过对梨花、燕子的咏叹,抒写了作者的身世飘零之悲和人生之苦,以及对于知音难觅的感叹。全词结构严谨,意境清丽,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