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玕一径,瑶琴三弄,人在清凉极处。萧萧疑雨又疑风,倚怪石、苍苔珠树。
云中仙鹤,花间雏凤,万里丹山平步。更邀明月照幽篁,消受这、满身香雾。

【注释】

1.琅玕:一种玉名,亦指竹。2.三弄:弹琴的第三遍,表示弹得娴熟了。3.苍苔珠树:形容怪石上生长着苍绿色的苔藓,如同珍珠般的树。4.云中仙鹤:形容天上飞来的神鸟。5.花间雏凤:形容地上飞翔着的幼小凤凰。6.丹山:指丹顶鹤栖息的地方。7.消受:享受。8.满身香雾:比喻身上充满了清香的气息或香气。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景,写月夜下的清幽景色。下片写人,写词人与神鹤、雏凤为伴,享受着月色中的清雅之趣。全词意境优美。

上片首三句写景。起拍“鹊桥仙”三字,点出题旨,即神仙所居之处,以“鹊桥”二字暗指七夕相会,又用“一径”二字写出仙境的虚无飘渺。接下来四句是写月夜下的清幽景色。“萧萧疑雨又疑风”一句,既形容月夜的阴森寒冷,也写出月色如霜的清冷;“倚怪石、苍苔珠树”一句,描写了月色下怪石嶙峋、苔藓斑斑的景象。

下片换头三句写词人自己。“人在清凉极处”一句,表明词人在清幽的月夜之中,感到身心清爽,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萧萧”二句,既描绘出了词人此时所见的景物特征,也写出了词人此时的感受。“云中仙鹤,花间雏凤”,两句是说,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有一只云中的仙鹤和地上的花间的雏凤相伴,词人感到十分惬意。而“万里丹山平步”一句,则表达了词人对这种美妙情景的向往之情。最后两句“更邀明月照幽篁,消受这、满身香雾”,则是词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月夜下的清雅之趣。这两句既写出了明月洒下的清光给词人带来的舒适感受,也写出了词人身上散发出的淡淡香气。

这首词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月夜景色,表达了词人追求清高脱俗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