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日东风,萦帘柳絮,霏微弄影临池。
欲倩谁扶,愁痕重上蛾眉。
芳情不道春如雾,傍栏杆、立够多时。
要凭它,流水声中,再续佳期。
沉沉绣幕低垂处,怕惊残午梦,难到辽西。
极目天涯,断肠忍说将离。
梁间细语双双燕,记年来、共惹香泥。
怎而今,只替飞花,远寄相思。
诗句翻译:
- “竟日东风,萦帘柳絮,霏微弄影临池。”
- 东风持续一整天,轻拂着窗帘和飘动的柳絮,柳絮在水面上留下细微的影子。
- “欲倩谁扶,愁痕重上蛾眉。”
- 我渴望有人来搀扶,但悲伤的痕迹已经重重地爬上了我的眼角。
- “芳情不道春如雾,傍栏杆、立够多时。”
- 我对春天的情感未曾表露,独自站在栏杆旁边站立了很久。
- “要凭它,流水声中,再续佳期。”
- 那流水之声将是我与她的再续佳期的象征,我期待她的到来。
- “沉沉绣幕低垂处,怕惊残午梦,难到辽西。”
- 沉重的绣幕低垂下来,担心惊扰了未完成的午梦,难以到达辽西。
- “极目天涯,断肠忍说将离。”
- 远望着天涯,心中充满了痛苦,不忍心说出即将离别的话。
- “梁间细语双双燕,记年来、共惹香泥。”
- 梁上双燕轻声细语,回忆起每年一起嬉戏的情景,留下了芳香的泥土痕迹。
- “怎而今,只替飞花,远寄相思。”
- 如今只能代替飞舞的花,将我的相思之情寄往远方。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哀伤。从开始的东风、柳絮到后来的流水、绣幕,再到最后的梁间燕子,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将自己的情感层层展开。特别是对“柳絮”、“流水”等意象的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含蓄和深沉。同时,通过对“飞花”、“香泥”等形象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离别之情寄托于自然之中,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而深远。整体而言,这首《高阳台》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深刻理解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