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骨亭亭,偏宜妆淡,共春争色。
袅数枝帘外湘云,一片清波,谁惜天涯倾国。
最恨扫红东风劲,送零乱、幽香随翠陌。
无言处、谩凝立画阑,犹见遗迹。
多情忍教抛掷。
料双燕、归来难自识。
算春光情钟,桃李那管,离愁狼藉。
嫩柳搓黄含烟露,更呜咽长堤悲倦客。
斜阳晚,怅空写、生绡盈尺。
【译文】
梅子落了,瘦骨婷婷,淡妆浓抹,与春争艳。
帘外湘云飘渺如画,一片清波荡漾,谁忍心说天涯有倾国之貌?
最痛恨东风劲吹,送走满地零乱的梅花香气,幽香随翠绿小道而去。
无语凝立画阑处,还可见当年的痕迹。
多情的人怎忍心抛掷这花枝!
料想双燕归来时难以辨识。
算春光钟情于桃李,那管柳条离愁狼藉。
嫩柳黄中带着烟露,更令人呜咽长堤上悲客。
斜阳晚照,惆怅空把生绡写满尺幅。
【赏析】
此词咏梅抒怀。起二句点题,“瘦骨亭亭”是梅之形,“偏宜妆淡”是梅之态,“共春争色”即“争春”,是梅之性。三、四两句写梅在风中摇曳的动人形象。五、六两句写梅虽遭摧残,仍不放弃自己的美丽和高洁。七、八两句写梅的凋零,暗含着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九、十两句写春光易逝,而梅却永驻芳华。最后两句写自己虽有才情,却不为世所用的苦闷,以景结情,寄寓了词人对国事的忧虑。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意境优美高远,是咏物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