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灰线。
乍出水、一碗香云漩。
条条小榨抽丝,红撒椒痕星点。
春山细笋,纤玉手、并刀截千片。
笑仙人、好煮青精,上清无此嘉馔。
回念碎白娇红,花开候、山城四野都遍。
儗学农家勤收拾,何处聘蛮姬主爨。
成都市、今提酒榼,好风味,长寻福建馆。
准坡仙、茗例佳人,二乔名字亲唤。
【注释】
荞(qiáo):荞麦,一种植物。
汤饼:古代的一种面食,即蒸饼。
表微者:指能表现事物微小之处的人。
银灰线:指细白如银的面条。
香云漩:指香气袅袅的汤面。
条条小榨抽丝:指用小榨子把汤面上的浮沫撇去。
红撒椒痕星点:指汤面上撒的辣椒末点缀成星星状。
春山细笋:指春天里嫩绿的竹笋。
纤玉手:形容厨师技艺高超。
并刀:指用快刀将蔬菜切成薄片。
青精:这里指的是青梅、青果等青色的食品。
碎白娇红:指白色的豆腐和红色的鱼糕。
四野:四周和远处。
拟学:想学习。
农家:指普通农民家庭。
聘:聘请。
蛮姬主爨(cuàn):请蛮族女子做饭。
准坡仙:指茶圣陆羽,唐代人。
茗例:指茶艺,茶道。
二乔:三国时吴国的两个美女大乔和小乔,这里代指佳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成都风味小吃《千丝汤饼》的诗,作者通过描绘其制作过程和食用时的情态,生动地表达了对成都小吃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首句“尉迟杯”,是诗人自名。以《千丝汤饼》为题,既表明了创作目的,又暗示了作品内容。接着写汤饼制作的精细和美味。诗人通过对汤饼的细致描述,展现了成都小吃的独特魅力。
第二段主要描述了汤饼的色香味。诗人用“银灰线”来形容汤饼的细白,用“乍出水、一碗香云漩”来描绘汤面的热气腾腾和香气扑鼻,用“条条小榨抽丝”和“红撒椒痕星点”来描绘汤面上的配料丰富多样。这些细节描写都充分展示了汤饼的精致和美味。
第三段诗人开始转向汤饼的口感和味道。诗人通过对汤饼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它的味道鲜美可口。同时,诗人还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强调了汤饼的味道之美。
第四段诗人转而描绘了吃汤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品尝汤饼的场景和自己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他对这道美食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汤饼的魅力所在。
最后一段诗人再次回到汤饼的主题上。诗人通过回忆自己曾经品尝过的各种美食,表达了他对于美食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未来的设想,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悠扬,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