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年弹指,最难忘、只是酒旗歌扇。
金粉南朝行乐地,水榭中宵弦管。
杨柳情丝,海棠梦影,醉眼春撩乱。
分香帕子,行行新句题满。
谁念关塞栖迟,吴云万叠,离恨连天远。
烟月秦淮无恙在,依旧兰桡波暖。
画角吹愁,铜荷飘泪,听彻更长短。
沈思往事,酒醒人在孤馆。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选项中的句子与诗作的内容进行对比,把握情感倾向,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本题要求考生对“百字令·旅夜有怀旧游”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解答时注意理解词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注释翻译全词,并写出自己的赏析。

“华年弹指,最难忘、只是酒旗歌扇。”大意: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我还记得的只有酒旗和歌舞。

注释:华年:指青春时光;弹指:形容时间过得快;最:很;难忘:记得深刻;只是:仅仅;酒旗:酒馆门前挂着招引客商的旗帜;歌扇:歌舞时所用的彩扇;

“金粉南朝行乐地,水榭中宵弦管。”大意:当年繁华的南宋王朝,是享乐之地,在水边楼阁上通宵达旦地奏着音乐,演奏着乐曲。

注释:“金粉”:代指南宋时期统治集团挥霍享乐的生活;南朝:指南宋;行乐地:享乐之地;水榭:设在水上的楼台;中宵:半夜;弦管:弦乐器和管乐器;

“杨柳情丝,海棠梦影,醉眼春撩乱。”大意:柳树依依,海棠含情脉脉,春风拂面使人迷离恍惚。

注释:杨柳:柳树;情丝:比喻男女间的感情;海棠:海棠花;梦影: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幻想;撩乱:使人心烦意乱;

“分香帕子,行行新句题满。”大意:把香气扑鼻的香帕子拆开,上面都写满了新诗。

注释:分香帕:打开香帕;分香:把香味儿散发开来;新句:新的诗篇;题满:写满了新诗句;

“谁念关塞栖迟,吴云万叠,离恨连天远。”大意:可曾想到那些在边疆戍守的人啊?他们思念故乡,愁绪无限,离恨绵绵。

注释:关塞:关隘要塞;栖迟:停留;吴云:泛指江南一带的山丘或云朵;万叠:无数层;连天远:无穷无尽;

“烟月秦淮无恙在,依旧兰桡波暖。”大意:烟雨蒙蒙的秦淮河,依然如旧,船儿在温暖的江水里划动,波光粼粼。

注释:烟月:烟雾和月光;秦淮:南京古称秦淮河;无恙:没有受伤;依旧:仍然;兰桡:用香草装饰的船桨;波暖:船儿在水中轻轻划过,水波荡漾,暖阳照射。

“画角吹愁,铜荷飘泪,听彻更长短。”大意:画角吹起愁思,荷花飘洒相思之泪,深夜听到那更声一遍又一遍响起。

注释:画角:古代军中用的一种号角;铜荷:用铜钱制成的荷叶形的小舟;更长短:报时的声音忽高忽低。

“沈思往事,酒醒人在孤馆。”大意:回想往事,醒来独自躺在孤寂的客栈里。

注释:沈思:深深思考;往事:往昔的事情;人:独自一个人;孤馆:孤独的旅店。

【答案】

示例一

(译文)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我还记得的只有酒旗和歌舞。当年繁华的南宋王朝,是享乐之地,在水边楼阁上通宵达旦地奏着音乐,演奏着乐曲。柳树依依,海棠含情脉脉,春风拂面使人迷离恍惚。可曾想到那些在边疆戍守的人啊?他们思念故乡,愁绪无限,离恨绵绵。烟雨蒙蒙的秦淮河,依然如旧,船儿在温暖的江水里划动,波光粼粼。画角吹起愁思,荷花飘洒相思之泪,深夜听到那更声一遍又一遍响起。回想往事,醒来独自躺在孤寂的客栈里。

(赏析):此词为作者羁居金陵时的即目之作。首句“华年弹指”,以感叹语气点明自己已度过了许多岁月。接着以回忆的口吻追忆了当年在南宋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游乐生活。“金粉南朝”,暗指南宋王朝。“行乐地”三字直点出词人的主旨所在。“水榭中宵弦管”一句,不仅点出了当年的行乐场所,而且渲染了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以下四句则分别写了当时的情景:一是写歌女们的舞姿和歌喉。二是写她们的服饰。三是写她们的表情和神态。四是写酒家门前悬挂的歌妓画像。这些描写生动传神,充分表现出了词人当年生活的奢靡和享乐的生活情趣。“分香帕子”二句,写词人对过去的美好回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拆开香帕子一看,上面都写满了新诗。这里的“分香帕”当指女子所戴的一种装饰物,一般由香料制成,用以象征爱情和婚姻。这里指女子们所写赠给男子的诗。“分香”二字暗示了男女双方的爱情关系。“新句题满”,表明了这些诗都是女子们送给情人的情诗。从词人的语气来看,似乎还有几分得意自豪之感。下阕开头“谁念关塞栖迟”二句,承上启下,既点明了时间已过,也引出下文的抒情内容。“关塞栖迟”四字,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词人本人在关塞之外漂泊不遇。虚写则是词人通过对方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吴云万叠”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山水画面。“吴云”即江南的云雾。“万叠”形容云雾缭绕之状。“离恨连天”四字,概括了词人因国破家亡而流落天涯的痛苦心情。“烟月秦淮无恙”三句,写景寓情,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之意。“烟月”指秦淮河上的景色。“秦淮”指江苏南京市秦淮河畔。“无恙”二字,既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深情怀念,也反映了他此时身在异地的寂寞心情。结尾两句,抒发了词人对往日的追忆及对未来的忧虑之情。“听彻更长短”中的“更”指的是古代计时用的更漏制度。“长”“短”二字,既表现了时间的推移,也反映了词人心情的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