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家居老,一扁舟,一书一画,凭君游眺。
怕与人闲共征逐,万事学颠最好。
知省却,闲愁多少,料得骊珠探在手,笑纷纷,馀子皆鳞爪,波浪阔,梦魂绕。
浮生无计驱烦恼,怪先生,能知海岳,当时怀抱。
二十年来尘世驻,厌绝名场扰扰,把笔砚,应都焚了。
气吐长虹挥手去,好从君,共打沧江棹,放眼界,九州小。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不愿家居老,一扁舟,一书一画,凭君游眺。——不愿意在家庭中安享晚年,而是选择乘扁舟,携带书籍和画作,任凭他人欣赏游玩。
  • 注释:不愿意(不乐意)在家宅里度过老年生活;一扁舟,指扁舟(小船);一书一画,表示携带书籍和画作;任凭他人欣赏游玩。
  • 赏析:诗人通过“不愿”一词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不屑态度,而“扁舟”、“一书一画”则描绘出一幅闲适自在、远离尘嚣的意境。这里的“任凭他人欣赏游玩”表明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同时也表达了与世无争的隐逸情怀。
  1. 怕与人闲共征逐,万事学颠最好。——害怕与他人一同闲逛追逐,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学习颠倒(即反常规思考)。
  • 注释:怕(害怕),与人闲共征逐,意为担心自己会被人打扰;万事学颠最好,意思是认为学习颠覆常规思考是最好的办法。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纷扰世俗生活的厌倦和逃避,以及对颠覆常规思维的渴望。这种心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对传统束缚的挑战。
  1. 知省却,闲愁多少,料得骊珠探在手,笑纷纷,馀子皆鳞爪,波浪阔,梦魂绕。——知道减少了多少忧愁(烦恼),想必已经掌握了探骊珠的技巧(比喻掌握事物的关键),让其他追随者如同鱼群中的小鱼小虾,只能围绕在旁。
  • 注释:知省却,闲愁多少,意为知道可以减少多少闲愁;料得骊珠探在手,比喻掌握了探骊珠的技巧;笑纷纷,馀子皆鳞爪,形容其他人只是追随者,无法达到诗人的境界;波浪阔,梦魂绕,比喻诗人的成就如同宽广的波浪一样深远。
  • 赏析:这里诗人通过“知省却”和“料得骊珠探在手”两句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智慧和洞察力,能够洞悉事物的本质并掌握其精髓所在。而“笑纷纷,馀子皆鳞爪”则以鱼儿游动时尾巴在水中划出的波纹来比喻那些无法理解或超越的追随者。整句诗流露出一种自信与骄傲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己独特见解的坚定信念。
  1. 浮生无计驱烦恼,怪先生,能知海岳,当时怀抱。——浮生(人生)无法消除烦恼(困扰),真奇怪啊先生(您),您竟然能够洞察宇宙的广阔和深邃,拥有那样宏伟的理想抱负。
  • 注释:浮生无计驱烦恼,意为无法用任何方法消除人生的烦恼;怪先生,能知海岳,指的是很奇怪,您竟然知道如此广阔的天地和深远的胸怀;当时怀抱,指您当时拥有宏伟的理想抱负。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烦恼的一种感慨与无奈。诗人认为有些人虽然身处浮华世界中,却无法摆脱烦恼的束缚。然而,他转而赞扬了那位先生(诗人自指),因为他不仅能够洞察宇宙的广阔,还具有宏伟的理想抱负,这使得他在面对人生困境时依然能够保持清醒和从容。
  1. 二十年来尘世驻,厌绝名场扰扰,把笔砚,应都焚了。——二十年来一直在尘世中驻足(停留),厌倦了名利场中的喧嚣纷扰,将笔砚一并烧掉了。
  • 注释:尘世驻,指长期停留在尘世之中;厌绝名场扰扰,意为厌烦了名利场上的纷扰喧嚣;把笔砚,意即将笔砚烧毁;应都焚了,意为应当全部烧毁。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尘世纷扰后,终于选择放下一切执着,包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通过烧毁笔砚这一象征性的动作,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名利场的厌恶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成长和成熟,也揭示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1. 气吐长虹挥手去,好从君,共打沧江棹,放眼界,九州小。——气势如长虹般喷薄而出,挥手离去;希望与你携手共度时光,共同在沧江边划桨,放眼望去,整个天下显得渺小。
  • 注释:气吐长虹,意为气势如长虹般冲天而去;挥手去,挥手离去;好从君,共打沧江棹,意为希望你我同行,一起在沧江边划桨;放眼界,九州小,意为放眼望去,整个天下显得渺小。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离开尘世后的豁达胸怀和远大志向。他不再被世间名利所羁绊,而是选择了与志同道合之人一同畅游江湖、探索未知的世界。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同时,他也期待着未来的岁月里,能够与朋友共同体验那份宁静与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