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亭亭,翩翩楚楚,飘然欲仙。
看翠钿俯拾,临风欲舞,花枝低让,照影微偏。
小立斜欹,闲行静坐,百样相看总自然。
天生就,笑风前杨柳,未许争妍。
有人意惹情牵,只一见,丰神欲步烟。
便衣裳隔著,情犹怯怯,佩环摇处,态也娟娟。
知道双栖,偎他一搦,定是如何弱可怜。
还愁著,遇离思别绪,瘦损从前。
翻译:
亭亭玉立,翩翩起舞,如同仙子一般飘渺而美丽。
她轻拾翠钿,面对风儿想要起舞,花枝也低垂着,映照出她的倩影。
斜倚小立,闲行静坐,各种姿态都自然无比。
天生丽质笑迎风前的杨柳,不让其他花朵争奇斗艳。
有人意惹情牵,一瞥间丰神欲步烟。
虽然衣裳相隔,但情意依然怯怯然,佩环摇动时,娇美姿态娟娟然。
知道双栖相依,偎靠在他身侧,定是柔弱可怜。
还担心离别时的思念,瘦损了往日的容颜。
赏析:
这首《沁园春》词通过描写女子的仪态和情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与形象。
1. 第一句:“袅袅亭亭,翩翩楚楚。”
- “袅袅”形容身材苗条,轻盈飘逸。
- “亭亭”则意味着优雅直立。
- “翩翩”通常用来形容举止轻盈、潇洒。
- “楚楚”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动人或清秀的样子。
2. 第二句:“看翠钿俯拾,临风欲舞。”
- “翠钿”指镶嵌有翠绿色的珠宝或者饰品,此处可能是指女子佩戴的头饰。
- “俯拾”意味着可以轻松地捡起来,形容其价值高且易于获取。
- “临风欲舞”描述了一种轻盈随风起舞的姿态,表达了女子的柔美与自由。
3. 第三句:“花枝低让,照影微偏。”
- “花枝低让”形容女子像花朵一样温婉地让步,可能是在某种情景下对他人的一种谦让或退让。
- “照影微偏”则描绘了她的影子随着动作轻轻偏移,增添了动态之美。
4. 第四句:“小立斜欹,闲行静坐,百样相看总自然。”
- “小立斜欹”形容女子站立时的姿态既小又倾斜,增添了一种俏皮感。
- “闲行静坐”描绘了她在闲暇时的不同行为,如漫步或静坐,展现了她多面的性格。
5. 第五句:“天生就,笑风前杨柳,未许争妍。”
- 这里用了“天生就”,表示女子的美是天生的,无需与他人比较。
- “笑迎风前杨柳”比喻她具有杨柳般的柔韧与坚韧。
- “未许争妍”则表明这种美是无法被其他植物所替代的。
6. 第六句:“有人意惹情牵,只一见,丰神欲步烟。”
- 描述了有人因她而心生爱意的情景,强调了女子外貌的美丽足以引人入胜。
- “丰神欲步烟”形容女子的容貌美好到几乎可以令人联想到烟雾之中的形象。
7. 第七、八句(重复部分):
- 描述她虽穿着衣物但依旧无法掩饰其美貌,以及即使隔着衣服也能感受到她的魅力。
- 同时,也表现了对她柔弱易伤的同情。
9. 第九句:“知道双栖,偎他一搦,定是如何弱可怜。”
- 表达了她对伴侣的依恋,愿意和他一起双栖。
- “弱可怜”不仅描绘了她的体态柔弱,更透露出她内心的哀怜和渴望保护。
此词通过对女子仪态和表情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个既美丽又脆弱的形象。这种形象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期待,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性深刻的理解。